自去年年底以来,国际油价一直跌跌不休,3月18日再次刷新6年来新低。受此轮石油工业低迷影响,国际石油巨头壳牌和BP等公司近日纷纷对外宣布将大幅削减资本支出。
中海油旗下全资子公司加拿大尼克森能源17日也发布公告称将进行机构调整,并计划在北美、英国分公司分别裁员大约340人和60人。
中海油于2013年完成了对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的收购,当时中海油承诺将不改变尼克森公司的名称和总部,并将留用尼克森公司近3000名员工。据此计算,此番裁员人数将占收购时尼克森员工数的13%。
中海油尼克森公司CEO方志表示,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以来,对所有的能源企业都产生了影响,需要对公司上下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公司长期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在感到遗憾的同时,组织机构的调整,是与公司降低资本开支的策略相一致的。”他说,“我们审慎的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并且所有受到影响的员工都会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尊重。”
裁员减负
中海油尼克森公司CEO方志表示,“过去2年尼克森的业绩表现不俗。2014年我们的油砂产量比2012年提升了40%,在英国北部海域开发的金鹰油田区块也将提前投产,成本也将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
方志称,石油市场的持续下行对所有能源企业都造成了影响。“我们决定对公司进行全面评估以保证其生存及可持续发展。很遗憾做出这个决定,但裁员对削减资本开支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计划,尼克森将对北美地区裁员约340人,而在尼克森英国分公司将用磋商的形式减掉60个工作岗位,合计一共约有400名尼克森员工将面临裁员。
方志解释称,裁员是公司审慎作出的决定,但会保证受影响的员工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尊重。“我们的长期发展前景取决于我们当前如何为公司做出决策。作为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商之一,中海油集团专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当时收购尼克森这一决策的理由也是同样,不是目光短浅的行为,而是为了获得长期可开发的高品质资源。”
中海油集团是在2013年2月完成对尼克森能源公司收购的。这次收购也是中国公司有史以来完成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中海油当时报价151亿美元,加上一并承担的尼克森高达43亿美元的债务,这次收购总价高达194亿美元。中海油当时承诺将保留包括尼克森管理层在内的所有的3000名员工。照此估算,此轮裁员约占员工总数的13%。
尼克森并不是第一家应对油价下跌开始裁员的能源公司。今年2月初,法国道达尔集团曾宣布2017年之前将裁掉2000个工作岗位。此前世界第四大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威德福国际公司也宣布裁员5000人,相当于其员工总数的约9%。
资本支出三年最低
油价持续下跌给石油巨头们带来的影响正在加大。裁员之外,石油公司们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大幅削减开支的“收缩战略”。
今年2月,国际石油巨头壳牌公司和BP公司先后宣布大幅削减资本支出,以应对油价的大幅下跌。其削减支出的大部分将落在油气勘探和开采业务上。壳牌称,2015年投资规模将低于2014年,未来3年将削减投资150亿美元;BP也宣布,今年资本支出将从先前预计的240-260亿美元大幅削减至约200亿美元,大幅削减了40-60亿美元。
应对油价持续下跌,尼克森的母公司中海油集团也同样选择了严控成本,削减资本开支计划。2月3日,中海油发布了其2015年战略展望报告。报告称,中海油今年资本支出计划为700亿-800亿元,比2014年预计的1083亿元同比下降了26%-35%,也低于2013年的924亿元。
中海油首席财务官钟华表示,今年公司将合理平衡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严控成本、审慎投资。“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跌幅已超过50%,原油远期交易价格也维持在较低水平,我们据此对2015年计划和预算进行了调整。”
在中海油2015年开支预算中,中国和海外资本支出分别占52%和48%。而勘探、开发和生产的支出分别占21%、67%和10%。勘探支出预计147亿-168亿元,比2014年下降了29%-38%,计划钻探162口勘探井,少于2014年计划的186口;开发投资为469-536亿元,同比下降23%-33%;生产资本化投资为70-80亿元,同比下降41%-48%。
中海油首席执行官李凡荣表示,“2015年,我们资本支出的原则就是审慎投资,关注现金流,平衡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持续优化资产组合和资本配置。我们会继续关注宏观形势的变化。”
尽管中海油2015年资本开支下降,但净产量目标仍将保持增长。中海油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公司净产量目标为475-495百万桶油当量,其中中国约占67%、海外约占33%。2016年和2017年净产量目标分别约为509百万桶和513百万桶油当量。
油价未来仍存在下跌空间。在被问及是否会关停北美高成本的油气开发项目时,李凡荣回应,“目前没有关停在产油气田,包括加拿大、美国非常规油气田项目的计划,因为非常规油气田关停后再恢复,对公司的损害更大。”
李凡荣指出,目前公司在北美的很多非常规项目处于开发早期,非常规早期的开发是不盈利的,这是行业的一个规律,因此要谈亏损为时过早。目前公司的重点不是关停,而是要通过加强管理、探索新技术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
- 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正式成立 年内完成资产注入
- 达标难度被低估 苏新煤制气筹备8年未过环保关
- 神华联姻华能或意在托煤市 合作涉及10大领域
- 中电投和国家核电重组合并获通过 合并方案将出炉
- 六大稀土集团年内完成全行业整合
- 中国核电出海加速:中核参建英国20年来首座核电
- 国家电网2015年投资目标解读
- 中国电建资产重组获批 电力工程巨无霸诞生
- 中国平安等一波金融巨头进军光伏电站
监管层再限杠杆:3000亿股票质押融资待规范
2015年2月楼市受春节因素影响 价格略降
三大主线迎利好 “一带一路”概念望再遭爆炒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