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大跌500基点 贬值时机尚不成熟? 央行会否“维稳”?
2015-1-27 8:53:0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以欧洲央行为代表的各大央行陆续打响“通缩保卫战”,美国经济一枝独秀越发巩固美元强势地位。2015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容小觑。
继23日人民币即期汇率大跌222个基点后,2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报6.2542,继续大幅贬值254个基点,创2014年6月来新低。盘中最低跌至6.2569,一度逼近中间价的最大波幅2%。
最近两个月以来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下行,已经导致居民和企业持有美元意愿增强,购买美元增多。2014年12月,外汇占款明显回落。
人民币是否已经进入贬值通道?在全球非美元货币普遍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是否应该主动贬值寻求自保?
“市场一定会密切关注今日(1月27日)央行给出的中间价。如果央行再次下调中间价,会让市场认为央行有意让人民币贬值。这将增加资本流出压力并造成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是央行希望见到的。”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东亮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
在刘东亮看来,预计央行会选择“维稳”或者上调中间价,因为目前人民币贬值条件并不成熟。
逼近跌停位
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价为6.2542,延续上一交易日(1月23日)下跌势头,并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两日跌幅。
此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下跌幅度已逼近中间价的最大波幅2%,最大跌幅达到1.95%,刷新历史纪录。
根据央行规定,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昨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384,较前一交易日(1月23日)的6.1342再度下调了42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1月23日,人民银行已经大幅度下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95个基点,由6.1247下调至6.1342,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37个基点,创2014年12月5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央行会否“维稳”?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间价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央行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央行连续两个工作日下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意味着央行有意在扩大人民币的下跌幅度。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对本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调整释放出明显信号,即人民币中间价是对一篮子货币的客观体现,在欧美政策分化导致美元走强、欧元明显减弱的情况下,人民币所对应的一篮子货币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中间价更为市场化的表现。
此外,谢亚轩等多名业内人士均对本报记者表示,昨日盘中并未见央行入市进行干预。
也有媒体报道称,某股份制银行交易员表示,并未见到明显的中资大行结汇打压美元价格。人民币大幅下跌后结汇盘增加,对冲人民币贬值压力,使人民币在6.2500上方持续波动。
市场分析人士称,中国央行近几个月来一直在“默许”人民币贬值。昨日人民币对美元逼近跌停位,央行并未出手干预,再加上连续两个工作日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这些是否意味着央行有意为人民币贬值“开绿灯”?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尚有待观察。
“自上周欧洲央行推出QE(量化宽松政策)后,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开始酝酿。26日中国央行继续下调中间价,使累积的贬值压力找到宣泄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将持续大幅贬值,关键看央行的态度。”刘东亮称,考虑到我国目前贸易顺差太大,央行预计不会轻易让人民币大幅贬值。
贬值时机尚不成熟
1月23日,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欧洲央行推出QE,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正常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元汇率走强,从而可能会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下行压力。
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持续贬值,但不容忽视的是,人民币在非美货币中仍表现相对强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一直延续升值势头。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过于坚挺将不利于国内经济复苏。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期今年人民币汇率最大贬值幅度将达5%左右。他认为,当前人民币有效汇率并不均衡,而是被持续高估。
人民币贬值时机是否成熟了呢?多位经济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刘东亮对本报记者分析称,目前人民币不能贬值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贸易顺差过大,去年11月份,贸易顺差创历史纪录,12月份顺差额为历史第三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如果再贬值,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而谢亚轩对人民币贬值最大的担忧是,市场会形成对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预期,降低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
人民币脱钩美元可行性探讨
如何把美元升值对人民币的冲击降到最低呢?
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似乎在业内渐成共识。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分析称,美国此轮复苏伴随贸易再平衡,不会直接带动中国的出口。相反,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将随着美元指数一起加速攀升,这将对出口造成更大的压力,将促使国内采取更多内生性微刺激措施,倒逼国内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央行正在努力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范围,人民币与美元脱钩需要经历两个中间状态,首先是央行减少干预、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其次是央行尽量不干预,但不承诺不再干预,可以随时恢复干预。
人民币暴跌或只是持续高估后的修正
外汇分析人士称,美元指数是今年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机制,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于市场变动的响应是缓慢且滞后的,人民币对美元的下跌幅度显然没有跟上美元上涨的步伐。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当前人民币有效汇率并不均衡,而是被持续高估,这也是中国经济迟迟无法复苏的根本原因。如果人民币高估被修正,也就是通过汇率贬值,则中国经济将轻松回到7.5%以上的增速,他大胆预计今年汇率最大贬值幅度将达5%左右。”
鲁政委并表示,“全年人民币汇率至少贬值5%,而且是保守的应对。根据他的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是影响中国经济的关键变量,其影响是利率的9倍。从避免有效汇率升值的角度,人民币贬值幅度大致应该与美元升值幅度相当。”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欧版QE的政策,所提供的大量流动性毫无疑问会产生溢出效应。而美元汇率的走强又会带动资金回流美国,增强全球未来的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
两帐顺逆差并存或成新常态双向波动或更为频繁
欧央行和日本央行加速宽松将继续压低欧元和日元汇率,再加上美国经济基本面相对强劲、美联储宽松力度减弱,美元将更强势;我国国内资产收益率下滑,私人部门资产美元化和负债本币化趋势加强,未来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逆差并存或成新常态,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贬值压力。
但在央行干预之下,贬值幅度不会太大,总体双向波动。同时,由于人民币仍近似盯住美元,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仍会加速升值。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全球包括欧洲和日本在内的各国依然在竞相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继续升值或不利于中国的贸易出口。
瑞银集团分析师(UBS)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在升值,这对中国出口不利,相信未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还有下跌的空间。
在国外及国内两方面因素影响下,2015年跨境资本流动将出现阶段性流出与流入交替进行,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更为频繁。
但是对于央行近期对中间价的“放任不管”,交通银行[-1.46%资金研报]金融研究中心则分析认为,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化外汇干预,逐步摆脱依靠外汇占款供应基础货币的模式,允许汇率根据市场供求双向波动成为常态。这不但能有效防范跨境套利和套汇行为,而且能够提升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更为频繁。
央妈希望人民币贬值说不成立
在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之后,人民币快速贬值;2014年12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环比减少了1289.09亿元,减少金额为2003年12月以来最大。
央行口径外汇占款骤降的原因,可能是央行为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出手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所致。从这一点看,央行并不意愿看见人民币出现贬值。
在推进自贸区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期,若人民币贬值则会导致这些项目出现一定程度的阻滞,因此,央行通过宽松推进人民币贬值,从而刺激出口的逻辑难以成立。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师邓海清博士表示,“欧版QE会使得中国产生资本流入,而美国的加息预期可能会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在诸多压力下,人民币的升值贬值仍然是非确定事件。”
该主管并表示,“2014年4月以来,从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的走势来看,当前人民币处在均衡汇率水平左右,因此,欧元的贬值和美元的升值都可能对人民币带来影响,人民币贬值升值方向仍然未定。”
- 人民币盘中大幅贬值近300点 逼近2%跌停位置
- 股票期权开户今日正式启动 首批参与39家
- 2015“灰天鹅”之地方债务隐忧:6000亿城
- 微软为智能穿戴打开想象空间
- 中国A股市场暴跌暴涨值得反思
- 欧洲央行推出QE“炸弹” 全球降息潮涌现
- 财政收入增速创新低 国务院挤存量指向财政库底资
- 国务院出招盘活财政存量 遏制年底“突击花钱”
-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A股“马歇尔”概念迎契机
中国高铁创下的10个“世界第一”
2014年京沪高铁卖票收入300亿 提前两年盈利
多因素致“倒奶”现象发生 低迷市场亟须破解危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