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不旺 中国轮胎市场难有较大改观
2014-9-12 14:12:4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对47家主要轮胎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轮胎产量增长而销售收入下降,出口交货量增长而出口交货值下降,库存量呈高位,利润率走低。
受需求疲软、产能过剩、政策利空等种种因素的打压,在宏观面及基本面尚无明显利好支撑前,预计轮胎市场9月份或仍将处于淡稳局面,行情难有较大改观。
下半年随着中国新增轮胎项目产能逐渐形成及美国对中国半钢胎“双反”调查,中国轮胎行业形势更加严峻。不过,也正因为轮胎市场变淡,轮胎投资也在降温,一些企业将投资重点放在国外项目,从长远看利于中国轮胎工业健康稳定发展。
上游受挫库存高利少
从中上游角度观察,8月发电增速同比下降3.4%,粗钢产量增速从7月的5.8%降至1.6%。8月经济出现全面回落迹象,而且由于领先的下游行业增速仍在回落,意味着经济短期内难以见底。
受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市场下滑的宏观影响,8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持续攀高。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显示,2014年8月库存预警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了0.7个百分点,仍超过警戒线水平,基本与7月持平。
2013年,中国300万吨轮胎耗胶中的250万吨都是重卡轮胎即全钢胎消耗的。然而,今年由于卖地收入减少,8月新增信贷规模或不及乐观预期,基建地产投资资金来源匮乏,投资增速放缓,拖累重卡轮胎需求。
受上游市场影响,今年国内轮胎行业销售状况并不乐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对47家主要轮胎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轮胎行业呈现产量增长而销售收入下降的窘境,这意味着产品价格下跌的速度要快于产量扩张的速度,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无法改善企业经营现状。
数据显示,上半年47家轮胎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74.1亿元,同比下降3.52%;轮胎总产量2.08亿套,同比增长11.45%。47家企业中只有7家企业轮胎产量下降,且幅度不大,但是销售额下降的企业达29家。轮胎产量增长幅度超过20%的有10家,其中3家涨幅超100%。轮胎销售额增长10%的只有10家,而下降幅度超过10%的有13家。
47家轮胎企业总库存货值高达185.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占总销售额19%。考虑轮胎价格下降20%左右因素,估算轮胎库存量同比提高20%左右。现在大多企业库存量达到企业一个半月产量,处于历史高位。库存占销售额30%以上的企业有10家,其中3家库存占全年销售收入比在90%以上,这些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对下半年轮胎销售形成较大压力。
出口廉价遭“双反”
海外市场,轮胎出口量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8.17%,其中子午胎同比增长17.49%,但是出口交货值同比负增长1.2%。出口量和出口交货值不同步,主要原因是中国轮胎出口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估算价格下降幅度达20%左右。出口交货值前10位中6家为负增长。
中国轮胎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3.3%,出口金额占总销售额的39.6%,说明中国轮胎对外依存度较大,尤其是部分企业对外依存度过大。
随着美国对华“双反”持续推进,中国轮胎企业对结果似乎已不再抱有希望。通过分析发现,相比“轮胎特保案”,此次“双反”征收的税率或高达60%。面对如此高税率,中国轮胎企业绝无招架之力。从“双反”消息传出至今,来自美国的轮胎定单正不断减少,近段时间,中国对美国市场的轮胎出口将比正常情况下减少1/3。其中,对美国出口量最大的山东永盛已经开始减产,有的轮胎贸易商被迫放弃美国市场。
随着“双反”结果尘埃落定的日子越来越近,预计年底中国轮胎将基本上退出美国市场。因此,对当下的国内许多轮胎企业来说,将目光积极转向其他出口市场,寻求其他出路才是弥补丢失北美市场的理想办法。
国内扩张降温
自去年春节后中国轮投资出现“井喷”,今年上半年轮胎投资达到顶峰。中国所有的轮胎厂都有轮胎扩产项目,同时有十多家新企业涌入轮胎项目。待这些项目完成后,中国轮胎产能结构性过剩将更加明显。中国轮胎结构性过剩已存在多年,目前中国轮胎企业平均开机率在80%左右,大多中小轮胎企业开机率在70%以下。
但是,下半年尤其是美国宣布对中国半钢胎进行“双反”调查后,中国轮胎投资变得相对理智。部分企业主动选择缩小轮胎投资规模,一些企业将投资重点放在国外项目。山东永盛集团等企业裁减了半钢胎投资的规模。杭州中策轮胎公司改变策略,暂停国内轮胎投资,将重点放在泰国轮胎厂建设,以减少美国“双反”对产品出口的影响。赛轮股份、玲珑集团等在国外轮胎项目相继投资,规划扩大国外工厂产能。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史一锋认为,下半年中国轮胎投资降温,从长远看利于中国轮胎工业健康稳定发展,值得倡导。
- 汽车产业政策去留存疑 专家称已无必要再引外资
- 电动汽车“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确定
- 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在2020年退出
- 甲醇汽车发展仍需破瓶颈
- 汽车零部件行业海外并购风起云涌
- 车市反垄断动真格 自主品牌或受冲击
- 12亿罚单落地 零部件担纲反垄断“排头兵”
- 汽车反垄断风暴持续不断 厂商关系或将被改写
- 我国车企组合拳征战SUV市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