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松下在华“辉煌不再” 不断关厂江河日下

2015-2-12 12:39:4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家电市场发展得如日中天的松下,如今在华不断关厂,近日又宣布关闭在中国的等离子电视工厂,这意味着松下在中国区域内的电视生产和制造业务彻底结束。近几年,随着中、韩家电的崛起,松下等一批日本电子企业巨头大有江河日下之势,未来它们或将共同选择退出利润微薄的B2C业务,强势培植B2B市场,打造更为尖端的核心竞争力,把它们在终端消费电子上的核心零部件优势继续保持。

 

  松下在中国区域内的电视生产和制造业务彻底结束。加上前几年,松下已关闭在中国的等离子电视工厂,这意味着在激烈的彩电市场竞争冲击下,松下电视已全面退出中国生产。

  35年前,受邓小平邀请,松下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企业。此后,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电子企业在中国家电市场上风生水起。但最近几年,随着中、韩家电的崛起,松下大有江河日下之势。

  松下失败了吗?对此,业内有观点认为,松下等日企在激烈竞争下陷入低谷,不得不退出。专家则认为,选择逐渐退出利润微薄的B2C(企业对客户)业务,强势培植B2B(企业对企业)产业,这是东芝、日立、索尼共同的选择。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李媛

  松下在华“辉煌不再”

  近日,松下中国正式宣布,已于2015年1月底终结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这个公司于1995年成立,其从1996年开始生产显像管电视机至今已有19年之久。关闭它,意味着松下在中国区域内的电视生产和制造业务彻底结束。

  2013年,松下关闭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此前2009年和2013年,松下先后两次转让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股权。

  松下表示,工厂关闭后,中国市场将以“委托生产”的形式继续销售松下电视。但业内认为,核心生产线的逐渐退出表明,松下对其彩电业务甚至整个家电板块都在失去信心。

  松下进入中国,缘起于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次会谈。1978年,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资料显示,10月28日这天,邓小平一行冒着细雨乘车来到松下的大阪茨木电视机厂。在与松下会谈时,邓小平说:“今后我们要搞现代化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准备吸收外国的技术和资金。没有电子工业,现代化无法实现,因此我希望你们的电子工业到我们那去。”松下幸之助不假思索地答道:“无论什么,我们都将全力相助。”

  那次会谈后,1979年6月松下幸之助访华。其间,松下与中国政府签订《技术协作第一号》协议,向上海灯泡厂提供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1987年,松下与北京市和电子部等下属的4家企业合资成立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是当时投资(248亿日元)规模最大的中日合资企业。

  松下之后,东芝、日立、索尼等一批日本电子企业巨头登陆中国,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家电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如日中天。

  “无心恋战”家电业务

  有业内资深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说,目前中国市场上,松下的彩电销量已可以忽略不计,冰箱销量50-60万套,空调销量100万套左右,洗衣机的市场表现最好,销量大概200多万台,市占率7%左右。“松下在家电业务上,已经无心恋战”。目前松下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0亿元人民币(1兆日元),占松下全球收入的13%。

  从备受国民追捧的外资洋牌,沦落到可“忽略不计”的尴尬局面,原因也很复杂。

  奥维云网总裁文建平对新京报记者说,当年在家电转型升级中,日本企业集体迷失方向。比如在2004年前后,松下东芝索尼都选择做等离子电视,但等离子产业链的封闭导致其更新速度慢,最终败给了韩国、中国台湾主导的LED电视。

  松下方面称,在超薄型电视竞争愈发激烈的过程中,本公司做出了难以继续自行生产的经营判断。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说,随着中、韩家电企业的崛起,产业竞争愈加激烈,利润也愈加稀薄,日本企业选择把科技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交给别人,把研发和品牌留在自己手中,也是对的。

  近年来,松下的彩电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14年3月的2013财年,松下电视已连亏六年。2012、2011两年,松下的总净亏损额超过150亿美元。

  日企依旧保持技术优势

  随着松下关闭工厂、日立退出家电、索尼卖楼填亏等消息出现,“唱衰”日本电子企业的声音日渐发酵。但是,这些昔日的巨头们真的败了吗?

  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虽然日本企业在终端消费电子上的优势不再,但它们依然在核心零部件、上游化学材料方面保持强势。比如夏普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锂离子电池,索尼的摄像头,旭硝子的面板玻璃……这些不可或缺的零配件都隐藏在其他品牌产品内部,就连风靡全球的苹果产品内部也不乏日本零部件。

  日企在有意识地收缩利润微薄且竞争激烈的B2C制造,同时持续在B2B上发力,后者则是整个产业链上核心技术和利润所在。

  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对新京报记者说,日本企业的发展,一直是精耕细作,它缺少资源,劳动力不占优势,就把优势集中在高精尖领域。白益民说,过去我们曾以日本、德国制造业为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技术是集成性和改良性技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试错。但这些年,中国已经不具备这样的产业氛围,我们偏向于走美国模式,IT软件产业先行,在核心制造业领域与日、德又拉开了差距。

  ■背景

  日企全面转型B2B

  2012年,津贺一宏担任松下总裁,大力裁减不景气的业务,将业务重点从消费电子产品转向家用电器、汽车电池、太阳能和照明设备等。

  津贺一宏在演讲中透露,松下2018年将实现10兆日元的目标,其中成长期许最高的是住宅、汽车和面向行业的“B2B解决方案”业务。届时,家电业务的占比会稀释到20%。

  反映到中国市场,今后,松下五大事业将助力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比如家电、住宅业务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汽车业务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商务方案业务解决老龄化、医疗、安全保障、人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住宅、商务方案业务解决能源紧张问题。元器件业务则支持上述业务的开展。

  据悉,松下已经向青岛市提供了拥堵判断软件和车辆感知系统,解决拥堵问题。松下的安防系统,也已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机场应用。

  在津贺一宏看来,如今的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大气污染、老龄化、人工成本上升、安全保障等社会问题也在增加。这些方面,松下都可以有所作为。

  为解决环境问题,松下已开始研究氢能源利用技术、安全饮用水生产技术、柴油机废气净化技术,还要与特斯拉合建电动汽车电池厂。

  其他日本电子企业也在积蓄和打造更为尖端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较早就向B2B(商用)领域转型的东芝、日立在核电和电梯产业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曾有东芝内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说,现在最怕人们对东芝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做家电的时代。

  去年7月,索尼宣布将投资350亿日元,提升积层型CMOS影像传感器产能,增强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部件供给。10月,索尼又推出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影像传感器,拓展车载市场。

  松下入华大事记

  ●1978年

  邓小平访日,参观松下工厂。

  ●1979年

  松下幸之助访华,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1987年

  松下在华合资成立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

  ●1995年

  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成立。

  ●2009年

  松下转让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部分股权。

  ●2013年

  松下关闭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

  ●2015年

  松下关闭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92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中国蜂蜜市场供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