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风电制造业复苏 开发商盈利仍承压
2014-10-31 15:55:4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截至10月28日,A股风力发电概念板块20家公司(以设备制造商为主)中,有16家已预告或发布2014年三季度业绩情况,除少数几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外,多数公司业绩均飘红。与制造业飘红步调不一的是,由于全国风电发电量数据不乐观,下游风电场开发商业绩提升仍显乏力。
设备商业绩加速提升
在制造商集中的A股风电概念板块中,主要公司业绩延续今年上半年的增长态势,板块整体净利润增长率由上半年的2.18%增至前三季度的25.32%。
利润增幅最大的是龙头公司金风科技和华仪风电,分别为500%-550%和600%。零部件代表公司天顺风能和泰胜风能分别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0-10%和增长10%-40%。新股节能风电则预计业绩维持稳定。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营业成本降低,是多数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据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风电设备制造商订单出现放量增长。
有券商分析师指出,随着去年招标工作的完成,设备商所中标的订单将陆续进入出货期,进而滚动转为公司今年的业绩收入。金风科技在今年中报中披露,公司到上半年中标但未签供货协议的订单量为3927.5兆瓦,在手订单量则达8890.5兆瓦。另一家设备巨头湘电股份也表示目前在手订单为3400兆瓦。这些都成为风电设备企业三季度及全年营业收入的有效保证。
设备制造商的销售毛利率水平也不断恢复式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风电板块整体毛利率水平为23.60%,到今年三季度,毛利率水平进一步提升至30.29%,环比提高近7个百分点。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去年以来,风电整机设备招标已逐渐告别低价中标现象,令设备销售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风电设备制造市场的竞争也趋于理性。
开发商盈利提升仍有瓶颈
中电联近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风电厂发电量达1082亿千瓦时,尽管同比微增8.9%,但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31.7个百分点。
与此相呼应的是,今年以来,国内主要风电基地的弃风限电现象较去年更趋严重。据统计,国内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在上半年同比下降113小时的基础上,进入三季度更是同比下降182小时,降幅进一步扩大。
龙源电力三季度发电量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10%。华能新能源三季度发电量环比下降37.7%,同比下降10.5%。在风电可利用小时数指标上,两公司同比分别下降16%和10%。
交银国际研报指出,风能资源稳定性成为当前影响开发商业绩的制约因素。从历史经验看,全国风资源在不同年份之间有所波动,一般波动幅度在10%以内,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是每4年会出现一次“小风”年,“小风”的风速会明显低于各年平均水平。2014年就可称为“小风”年,因此风电场全年发电量都有可能低于预期。
稳步发展或是“新常态”
风电行业未来将进入稳定增长的“新常态”。按照相关政策规划思路,风电行业在未来5年仍将维持20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规模,这无疑将为设备制造商带来持续稳定的新增订单。
一设备制造厂商负责人士分析称,风电设备制造业目前已完成新的整合期,市场格局趋于稳定。除非自身设备制造能力能有一次质的飞越,且下游并网瓶颈的化解比预期得要快,否则,风电整机制造商整体毛利率在未来一段时期均将基本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
至于下游开发商,业内普遍预期,随着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工及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付诸实施,疏堵并举之下,风电场运行效率提升将获得有力保障,届时,风电场开发的内部收益率也将在目前10%的平均水平上全面提升。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长远来看,风电平价上网时代逐步来临,将意味着行业目前赖以生存的政府补贴将退出,产业链整体盈利水平会逐步进入到稳定状态。“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意义,并非只在于提供新的电能,更在于其能像普通火电一样拥有低价且稳定的发电收入。”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风电厂发电量达1082亿千瓦时,尽管比去年同期微增8.9%,增幅却降低31.7个百分点。风能资源稳定性成为当前影响开发商业绩的制约因素。从历史经验看,全国风能资源在不同年份会有所波动,一般波动幅度在10%以内,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基本上是每4年会出现一次“小风”年,“小风”的风速会明显低于各年平均水平。今年就可称为“小风”年,因此风电场全年发电量都有可能低于预期。
- 中国重组整合战略规划集成电路产业
- 我国高端制造业获资本青睐 相关文件明年出台
- LED照明行业竞争过度 未来三五年内竞争会更激
- LED照明行业竞争过度 三五年内更难做
- 工业机器人与机床工具应用迎来发展黄金期
-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迎来进程制约点及黄金期
- 前8个月我国机械工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 3D打印叫好不叫座 产业面临“难产”困境
- 国产LED产品出口攀升 发挥技术创新优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