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市场规模达千亿 苏宁、阿里争相角逐
2014-11-3 9:07:1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购物节的欢腾蓄势待发,在寄希望于一、二线等城市冲击网购新纪录之余,电商企业正在借助今年的“双十一”效应将促销战火烧向农村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从苏宁方面了解到,赶在“双十一”前,苏宁将把各地原有的200家乡镇服务点升级为可提供代客下单、最后一公里配送、售后维修、批发销售等服务的新式乡村服务站。5年内,这一数字计划扩大到10000家。
此举被业内视为,苏宁将会与刚刚宣布未来投入100亿元发展农村电商的阿里巴巴在农村市场正面碰撞。与此前各电商企业纷纷下乡“刷墙”的1.0版竞争相比,目前各厂商和互联网零售企业已快速升级为实战2.0阶段。
农村市场碰撞
苏宁将这次的服务站改造升级纳入了将于11月初启动的O2O购物节的范围内。这次O2O购物节是苏宁整合线上苏宁易购和线下门店资源,为抢占“双十一”份额推出的一次大促,将首次通过融合PC端、移动端和门店端的全品类促销进行。
作为“毛细血管”的乡镇服务站,承担着部分销售、最后一公里送货、售后、代客下单等业务功能。
就在上个月,阿里巴巴刚刚宣布将其电商生态系统拓展到农村市场,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投入100亿元发展千县万村计划,带动农村创业机会,让“淘宝村”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据悉,农村电商是阿里巴巴上市后三个未来发展方向(国际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农村电商)之一。
一位电商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可以预见,各电商、互联网零售企业在“双十一”前对农村市场的加速布局、下沉渠道,将让农村电商这片“蓝海”成为继一、二线城市后的又一个更广阔的竞争区域。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苏宁相关人士了解,这些站点原先大多是苏宁建在各乡镇的售后维修点,面积一般在三四十平方米。站点改造后,将承担部分商品销售服务,并提供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还可以进行代客下单、数码冲印、清洗空调和油烟机等职能。
据该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全国类似的苏宁乡镇维修点的改造规模将有数千家。除原有站点改造外,还将采用加盟方式拓展,加盟者需提供保证金担保,这些原来类似“夫妻老婆店”模式的经营者将统一穿上苏宁的工作服,统一标志,最终靠返点方式与苏宁方面分成。
近日这类服务站已在江苏淮安市袁集镇改造落地,这家面积不到40平方米的服务站在开业当天迎来1000多人到店,当日销售额达到5.3万元。
在未来的5年计划中,在苏宁全国干线物流触达的区域内将建设10000个类似的乡镇服务站,将覆盖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乡镇。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苏宁DC(Distributioncentre)仓库集中向这些服务站送货,降低物流成本,未来这些店也将开启揽件功能。
这些服务站实际上是苏宁线下近1600家连锁门店和数十个物流基地的延伸,该模式将让O2O模式的推广更具深度。
千亿级市场猜想
“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当心花钱淘假货,正品省钱来苏宁”、“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前一段时间,类似的广告语“刷墙”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乡镇和农村。如果将“刷墙”仅仅视为各竞争对手开辟农村市场1.0版本的话,接下来将快速进入实战2.0版。
根据阿里研究院不久前针对农村电商的预测,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为1800亿元,到2016年将有望增长到4600亿元规模。此外,农村网购用户对网购的接受率超过八成,网购消费者的平均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比城镇网购用户的年龄还低;且农村用户的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表明,农村将为电商企业和互联网零售商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蓝海”市场。事实上,早在两年前,零售和电商企业就已将战略部署向三、四线城市拓展,而今年沿着这个方向的推进已深入农村。
热衷于下乡刷墙的京东不久前推出了先锋站计划,加速渠道下沉,选拔京东自身配送体系的员工独立负责一个区县的配送工作。
上市后计划投入100亿元发力农村电商的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让“淘宝村”模式带动当地创业。
事实上,在农村电商市场,除了电商与零售巨头的渗透外,像根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的农村电商平台“赶街网”也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式。据记者了解,赶街网目前在遂昌当地已经建立起140多家村级电商服务站,站点同时提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0.17%资金研报]进城和本地生活(如快递收发、就诊预约、水电缴费等),网店工作人员通过“淘客”代购模式运营。此前,马云也曾亲赴遂昌考察赶街网模式。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农村市场将为这些企业带去新的利润增长点,但除了广撒网式的布点、迅速推进外,像物流速度、退换货流程、支付体验等服务水平将成为能否留住客源的另一个比拼点。
如何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更好更快发展?
第一,强化引导,落实政策扶持。《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制定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完善农业电子商务体系。有关职能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要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下,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相应的农村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在资源整合、技术支持、设施建设、资金扶持、市场监管等方面下足力气,有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开展职业培训,培养电商人才。首先,选优配强农村电子商务管理人员,鼓励农村党员干部、种养大户、技术能手、大学生村官等担任农村电子商务负责人。其次,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积极探索“校村合作”新模式,做好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最后,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培训机制,通过邀请专家到村、远程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电商知识的培训以及消费观念的宣传引导。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支撑体系。首先,可以通过村集体垫付、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引进企业资本、村里能人捐赠等方式筹集购买设备的资金,或者通过PC厂商开展的“电脑下乡”等活动配备电脑等网络设备。其次,实施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享用的“信息公路村村通工程”,建立起多层次、有特色、全覆盖的农村信息网络。最后,加大对民营快递企业的优惠和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进村快递”予以补助,解决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第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培育农村特色品牌。要想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助农民增收,必须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一方面,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经营等方面的作用,施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利用品牌创造利益优势,培育强势的农产品品牌,从而增强本村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 李克强情系网购 对“光棍节”点赞
- 物流行业高速发展背后:被高成本束缚
- 国务院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 三大措施瞄准六大
- 第二批自贸区或近期获批 天津广东福建或入围
- 自贸区“复制”路线图渐明晰 地方申建“百舸争流
-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商机 助推港口转型升级
- 快递业务全面挺进“百亿时代” 需加速跨境布局
- 习近平:上海自贸区取得的经验要尽快复制推广到全
- 百货业将进入“后百货时代” 面临多种挑战
摩根大通:明年黄金价格预估下调4%
2014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数据分析
煤炭业产能远超50亿吨 企业的出路在何方?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