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虎:北京近期会不会解除限购?
2014-10-10 15:24:2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份视察河南时曾经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实际上,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确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也能必然离不开寻求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常态。
固然,随着各种要素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内在因素叠加作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传统竞争优势遇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但也不能就此认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在动力会完全丧失。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长江经济带、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日渐活跃、国务院及有关部委与外贸大省相继出台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等因素所带来的支撑力度也在进一步增强。目前来看,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内在压力与内在动力交替出现,这也恰恰是一种新常态。
对于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常态而言,除了内在环境存在着压力与动力外,外在环境也不乏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前些年一直强调要加快贸易自由化进程,这几乎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常态”,但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要搞再工业化并且要推进五年出口倍增计划,美国居然也不屑于坚守贸易自由化理念了,贸易保护主义因此而重新抬头。在这种压力下,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贸易壁垒不仅会越来越多,而且形式还多种多样,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
二战结束后至今,世界贸易体系主要是靠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来支撑的,可以说在相当长时间内这是世界贸易的“常态”,但在美国主导下,随着TPP的不断扩张和TTIP的加速成型,未来世界贸易组织主导下的全球贸易体系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对于世界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守常”也不必过于在意,现在看起来的许多平常事也离不开特定的时空环境。将时空坐标拉长一些来看,现如今中国外贸发展所依托的某些常态本身就是对上一个常态的修正。以往,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都曾经相继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产业结构经历了再一次的重新调整,许多产业逐渐从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使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一种常态。时过境迁,随着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展开再一次的替代过程,现阶段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未来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会面临着一个新的常态问题。
当今的国际分工与国际市场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扰动,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常态”很难像国内GDP究竟是“保八”还是“保七”那样被锁定在确切的目标之上。毕竟,外部环境的因素不仅我们说了不算,而且也很难自我把握得住。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将对外贸易的发展锁定于“有所增长”、“与国民经济大体同步”、“两位数增长”、“增幅与上年大体相当”等主观色彩更浓的具体目标之上,倒不如让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随缘”,不仅虽国内经济发展之“缘”,更要随国际市场环境变化之“缘”。也就是说,就发展速度而言,条件适合的时候不妨多增长一些,而条件不好的时候就不要去勉强完成任务了。如果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真正能够做到“随缘”,倒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新常态”。不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中国的对外贸易都应当“随缘”于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贸易结构。
当然,对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也不仅仅是挑战,各种机遇也是市场会遇到。随着中国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走出去、以质取胜、贸易便利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重大战略性举措,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将上述机遇由被动“偶遇”变为主动“捕捉”。
在这里,我们说未来中国对外贸易新常态的问题固然离不开淡化增长目标的压力,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目标。目前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减轻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如果说要对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常态加以形象化描述,那么,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就应当是这种新常态中不可缺少的“规定动作”。唯有如此,在“不守常”的世界市场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常态才能够被锁定在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路径中。
- 郭施亮:A股上涨的底气何在?
- 皮海洲:餐饮业何以连续5年“零上市”
- 郭施亮:李嘉诚“跑路”为何惊动中央?
- 周俊生:阿里的“造富”,不是天上掉下的
- 皮海洲:破解“打新魔咒”
- 郎咸平:放开限购,就能救中国楼市?
- 郭施亮:“88魔咒”还会灵验吗?
- 不执着:美联储加息对房价泡沫是致命一击
- 邓浩志:广州买房最佳时机是十一还是年底
两角度捕捉投资机会 农业板块启动补涨脚步
2014年1-8月新疆乳制品产量数据统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