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经济增速7.4%已经了不得
2014-7-28 15:59:4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市场一致预期今年中国经济7.4%
据路透社7月24日报道,中国经济今年可能创24年来最慢增速,增长7.4%,因政府刺激措施未能充分抵消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据19位分析师的预估中值,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在第三季和第四季小幅降至7.4%,第二季为7.5%。14位受访分析师中半数表示,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50个基点至19.5%,这是2012年5月以来首次对全部中资银行进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衡量银行需在央行存储金额的指标,因此下调理论上意味着将释放出更多资金用于借贷。预计存款准备金率最早将在第四季下调,这晚于此前认为在第三季进行的预期。瑞银集团(UBS)分析师汪涛周三在报告中称,中国房地产下滑的最严峻时刻尚未结束。他表示,随着房地产下滑,工业开始愈发受到负面拖累,第四季经济同比增速可能跌至7%。44位分析师对2014年经济增速的预估中值--7.4%将是1990年以来最低。而且放缓趋势可能延续至明年,届时年增速料降至7.2%。房地产市场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约15%,但正经历着约两年内的最糟糕阶段。
旁白:说实话,GDP这调调儿纯粹就是数字游戏,但大家既然这么当回事,你也不妨当回事,因为这已经是一个心理指标而非经济指标,从中可以窥测出市场和领导心态。现在心态是什么?貌似不妙。主要还是地产衰退闹的。如果看看下面资讯,你就明白这次地产缩水不一样,是真到头了:
北京七月房租上涨趋势停滞
就在北京的二手房市场仍在下行区间徘徊、新房市场也逐渐受影响渐现寒意时,北京的住房租赁市场也流露出了相似的状态。日前,北京商报记者向链家、中原等多家房地产中介公问发现,今年7月,原本应该出现明显回暖的北京租房市场却比往年冷清了一些,数据显示,7月初至今,北京单位平均租金仅为59.9元/平方米,环比仅微涨0.2%,同比上涨2%。业内表示,往年北京7月租金环比涨幅肯定是超过1%的,同比涨幅更是基本都维持在10%左右,可见,今年7月房租价格确实未出现常规性的“猛涨”现象。7月是北京高校毕业生的租房高峰期,而对于往届毕业生来说,7月也是又一年的续租高峰,每年到现在都急着让房东少涨价或者准备寻觅涨价幅度相对低的房源的租客,今年却淡定得多。有房屋中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部分门店近日来确实发现,今年北京未在7月出现大范围房主大幅上调租金价格的现象,价格幅度基本与上月持平,部分区域租金价格甚至低于去年,“其实,今年北京7月租房旺季不旺的趋势,从6月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就能判断出来。”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往年,北京年终的毕业租房旺季从6月起就开始预热了,因为部分毕业生担心7月后难寻合适房源,宁愿提前在6月毕业前就将房屋租下来,因此,往年6月北京的房屋租金价格就会出现同环比涨幅增加明显的现象。而实际上,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北京的租金环比涨幅仅为0.3%,同比涨幅也只有6.2%,涨幅不仅未提升,反而相比5月还出现了下降。链家地产市场部分析师张旭表示,今年租房旺季租金价格平稳一方面是因为房源释放比较充分,另一方面由于租金价格近几年涨幅较大已达到巅峰水平,持续高增长的动力从去年起就开始明显减弱了。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今年北京日均新增客源、房源比为2,低于去年和前年的2.1、2.9,供需关系较往年缓和。
旁白:同志们,这是北京啊,是全国外来人口流动性最强的超级都市。房租涨幅已经持续五十多个月了,一旦房租掉头,那么意味着城镇化趋势告一段落了。房租供需平衡已经被打破了。北京是全国房地产牛市标本。这里的供需形势都逆转,其他地方可想而知。所以这次衰退是趋势性反转,非简单回调。但你要指望崩盘很难,看看下面:
各大商业银行或将追随农行下调首贷利率
昨日上午,一则有关“农行上海分行8月起下调房贷利率,200万以上打95折”的消息迅速在市场传播开来。农行上海分行的官方回复称“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及自身业务发展进行不定期业务政策调整,拟于近期调整个人首套住房商业性贷款相关政策,具体调整措施和推出时间可咨询农行上海分行各支行个贷中心”。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农行对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行为的变相承认。而随后上证报记者获得的进一步材料显示,农行上海分行对于“贷款金额200万元以下、贷款评分564分以下的个人贷款,给予基准利率上浮5%定价;贷款评分565分以上的,给予基准利率;贷款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可给予基准利率0.95倍以上的优惠利率。”国有大行对于房贷利率的松口,无疑成为一剂深深刺激市场的“强心剂”。上证报记者昨日了解到,尽管上述多家中外资银行表示仍执行基准利率,但跟进意图相当明显。根据客户资质不同,实行差异化房贷政策,一直是各家银行的策略。某国有大行总行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总行对各分行房贷政策权限放得很大,只要在监管要求范围内就行了”,而“看到别的银行做了,通常我们也可能会跟进一下”。一家大型外资银行总行的个人银行部一位人士也表示,该行房贷优惠利率会“符合市场规律、有竞争力”,他还进一步表示,“客户资质不同、各分行最优惠标准执行情况也不同”,另外,“对于一手房,若银行与开发商有合作的,房贷优惠利率通常会接近市场最优水平”。同时,昨日另外几家大行的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房贷利率将随行就市”,“根据同业定价策略、市场利率水平”来因地制宜制定房贷利率的意思。
旁白:看见了吧?说不放水,其实就是放水救市。利率调低点,地产商价格降点,地方政府税费优惠点,没准销售量还会起来一点,地产要崩也没那么容易。毕竟刚需还是有一点的。总有人买房子。所以今年形势不会太坏。但对于大领导而言,他们心思却在他处,看看下面资讯:
总理下基层最关心什么
总理下基层考察些什么?最新的答案是城镇化和农业。中国政府网昨日发布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考察山东,当天围绕城镇化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了多方调研。随后,他还到山东德州陵县,“全流程”考察德强现代家庭农场。《第一财经日报》梳理发现,自去年3月李克强正式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主要有16次国内考察活动,其中,今年共有6次。随着经济和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总理在一段时期内的考察重点也有所侧重。以今年的6次考察为例,李克强的考察重点主要包括:经济调控情况、转变政府职能、环保(新能源,空气)、城镇化、小微企业、农业等几项。此外,总理在地方主持召开的几次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均对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旁白:关心农业,就意味着农地制度改革还有推动力。从各方表态看,中央农口小组和李中堂是不对付的,但具体内情,我们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总的来看,减税让利,简政放权是一直不停歇的干的,而放宽准入门槛,加强金融市场化步伐,是当下马上就做的事情:
三家民营银行放行
7月25日,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在银监会2014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披露,银监会近日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这三家民营银行分别是:腾讯、百业源、立业为主发起人,在广东省深圳市设立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泰、华峰为主发起人,在浙江省温州市设立温州民商银行,以及华北、麦购为主发起人,在天津市设立天津金城银行。尚福林介绍,三家试点银行在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方面各有特色,目标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于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在今年“两会”期间公布首批试点名单后,银监会遵循发起主体自主意愿、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协同试点银行,进一步细化并完善可行性评估报告和筹建方案,鼓励其尽快提交正式筹建申请。期间,银监会还组织了有关地方政府金融办和参与试点的民营企业召开座谈会,派人赴试点银行所在地区实地调研指导试点工作,并督促所在地银监局随时沟通了解试点面临的问题等,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7月中下旬,上述三家试点银行筹建小组向银监会提交了正式的筹建申请,并获得银监会批复同意。
旁白:不是说,小微企业贷款难么?指望大银行搞中小微企业贷款,那是笑话。因为他们就不是干这个的。这个只能指望民营中小银行之类草根金融企业去干。现在给三个牌照,日后更多,慢慢的,金融市场化就来了。同时并行的,就是开放:
上海自贸区条例出台
据上海市政府官方微博消息,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刚刚表决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今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法律、法规、规章未禁止的事项,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改革创新活动。今早通过的《条例》指出,自贸区建设必须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切实把企业作为重要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凡是法律、法规、规章未禁止的事项,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自贸试验区开展改革创新。《条例》明确自贸试验区建立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工作机制,企业只需按规定提供一个表格,通过一个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实现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备案)、企业设立和变更审批(备案)等行政事务一门式的办理。《条例》还明确注册资本可依法实行认缴登记制等。《条例》还规定五大金融创新关键点:①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②促进投融资汇兑便利;③人民币跨境使用;④推动利率市场化体系建设;⑤建立与自贸试验区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所有的这些金融改革措施,都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
旁白:这其实就是金融对外开放,逐步解除资本管制的节奏,这个步伐要是一直持续下去,上海可能很快取代香港、东京成为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但这事较远,还得看当地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放行到什么程度,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而言,李克强经济学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
营改增减税2679亿元
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郭晓林昨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因实施营改增减税851亿元,包括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减税385亿元,非试点纳税人因增加抵扣减税466亿元,营改增试点以来的减税总规模已达2679亿元。郭晓林表示,今年1月1日,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试点,6月1日,电信业成功实现税制转换,目前营改增试点范围已覆盖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截至6月底,全国试点纳税人户数由年初的273万户增加到342万户,增加了69万户。其中:一般纳税人64万户,占19%;小规模纳税人278万户,占81%。从今年上半年新试点行业看,铁路运输业纳税人1356户,上半年累计实现改征增值税218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7亿元;邮政业纳税人4136户,上半年累计实现改征增值税2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0.1亿元;电信业纳税人17051户,7月份是首个申报纳税期,实现改征增值税30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2亿元。郭晓林表示,营改增试点效应明显,税制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首先是有效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2012年开始试点以来至今年6月,已纳入试点的342万户纳税人中,超过96%的纳税人税负不同程度下降。其次,营改增为行业分工不断细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税收环境,促进了试点行业发展。营改增试点行业中,上半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3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增长20.1%,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税收增长17.4%,均明显高于同期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和其他大多数行业税收增幅。
每日综述:所谓税收改革红利具体多少,说实话,这也是测算出来的数据,因为地方营业税大部分都是定额的,很多都实际上不征收,放水养鱼而已。现在改为增值税,是必须征收的,具体减免多少是谁不也知道。但好歹税收增幅下来了。总得趋势貌似还是朝着减税让利的方向走。总得来说,大领导煞费苦心的开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是为了对冲地产衰退带来的负面冲击,同时放水让地产崩盘的日子能拖一天是一天。但最终是否如愿,那就天晓得了,但今年肯定没问题,大家暂时不用担忧天会塌下来。
- 徐明天:全国只有深圳一个城市不怕房地产下跌
- 郭施亮:创业板主板冰火两重天,大资金或有大动
- 孙骁骥:潘石屹千万捐哈佛,刺痛了谁?
- 朱大鸣:房地产行业是市场经济的风向标
- 郭施亮:一篇报道竟可毁掉知名企业
- 徐明天:地方救市脱财政危机的底裤
- 徐斌:松绑”企业家是中国经济求生通道
- 郭施亮:中国股市为何盛产“不诚信企业”?
- 易宪容:马航坠机事件最严重问题是什么?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