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A股市场不妨坦然面对阿里海外上市
2014-9-12 17:29:1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而在大洋彼岸,阿里巴巴的火爆路演则进一步增加了A股市场投资者的失落感。随着近一年来阿里巴巴海外上市进程的开启,A股市场因此没少承受指责。而作为A股市场的投资者,因为阿里巴巴选择海外上市,因而失去了这样一次投资这家优秀电商的机会。尤其是腾讯在香港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让国内投资者对阿里巴巴的上市更是充满了幻想,相信阿里巴巴同样能给投资者带来赚钱效应。
在投资者过度看好阿里巴巴的情况下,阿里巴巴是否还能给投资者带来赚钱效应,这其实是充满未知数的。尤其是国内A股市场,最赚钱的中石油给投资者留下了最深深的套,谁也不能保证阿里巴巴真的在A股上市了,就不会重复中石油A股的故事。因此,阿里巴巴在美国发股,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也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退一步讲,即便阿里巴巴A股上市能够带给投资者赚钱机会,阿里巴巴最终选择海外上市,A股市场也不必为此担责,有关人士也不必就此对A股市场予以过多的指责,A股市场大可坦然面对阿里巴巴海外上市的结局。
何以此言?毕竟A股市场只是一个有着20几年发展历史的年轻市场,这个市场发展的不成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A股市场最大的不成熟就表现在其定位上,因为中国股市设立的目的就是为国企脱贫解困服务的。所以,在中国股市设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A股市场里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企,民营企业与私人企业很难在A股上市。直到近几年,尤其是创业板的设立,这才为民营企业与私人企业上市打开了方便之门。
应该说,中国股市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而且中国股市为国企脱贫解困服务这在当时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中国股市不能为国企脱贫解困服务的话,那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就不可能有股市这个“试验田”在当时的面世。这就是中国股市的历史,而这段历史也决定了中国股市发展的现状,也最终决定了现阶段中国股市还不能接受阿里巴巴上市的事实。毕竟阿里巴巴只是一家在海外注册的“外资公司”。
而中国股市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接受“外资公司”在国内上市的阶段。尽管中国股市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但最终实现显然还需要时间。此外,阿里巴巴的“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模式也是当前的中国股市所不能接受的。既然如此,这就决定了阿里巴巴不可能留在国内上市。这正如一个3岁小孩子挑不起百斤重担一样,人们没有理由来指责这个3岁的小孩。
当然,有人建言中国股市应加快发行制度改革,加紧推出注册制。但问题是注册制也解决不了阿里巴巴的A股上市问题。难道注册制实行了,中国股市就可以接纳“外资公司”上市了?就可以接纳“同股不同权”公司的上市了?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这其中涉及的不只是一个阿里巴巴的上市问题,这涉及到的是整个“外资公司”的A股上市问题,而“同股不同权”公司的上市更涉及到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问题,这个问题原本就是A股市场的薄弱环节,如果再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那么此举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保护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以,对于阿里巴巴赴美国上市,我们不能只看到美国股市对阿里巴巴的接纳,更要看到美国股市严格的监管措施以及对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如果看不到后者,而是一味地强调中国股市应该接纳阿里巴巴们上市,那么这种做法只会让中国股市在圈钱市的路上越走越远,只会让中国股市越发背离健康发展的轨道。
- 朱大鸣:不动产登记会对房价造成冲击吗?
- 郭施亮:国企高管限薪,到底该不该?
- 李俊:香港楼市泡沫给我们的启示
- 牛刀:美元冲上84点会扒泡沫的
- 叶檀:楼继伟先生的手术刀
- 皮海洲:中国股市远未到开征资本利得税的时候
- 郭施亮:警惕“走样”的“央企薪酬改革”
- 不执着:钢价为何会沦落到堪比白菜价?
- 世界最大侧卫系列战机生产厂
中国工业硅出口有望突破80万吨创历史新高
2014年1-7月辽宁省家用燃气灶具产量数据统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