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价持续下跌行业亏损严重 产业面临危机
2014-9-3 9:57:2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当前,无论行业协会、制糖企业,还是广大糖农,都在急切盼望国家出台扶持“救市”政策,以稳定食糖价格,保护糖业生产,促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据悉,目前国家五部委启动300万吨的白糖收储计划已经得到确认,但此举对食糖市场的实际提振效果究竟如何,尚待进一步观察。
糖价持续下跌行业亏损严重
近年来,受国内食糖增产、消费下降和国际糖价低迷、进口糖增加的双重挤压,我国食糖市场举步维艰,糖价更是阴跌不止。据了解,从2012年6月开始糖价跌至全国制糖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以下,到目前已从过去每吨7000多元一直跌到4700多元,下跌幅度达到30%以上,制糖业已经连续3年亏损。如去年亏损31亿元,预计今年全行业亏损将突破100亿元。
相关信息显示,自2011~2012年榨糖季以来,全球食糖增产,加上宏观经济不尽如人意,食糖消费需求始终不振,导致全球食糖市场供给过剩,国际糖价在震荡中下行。如2012~2013年榨糖季,美国纽约原糖价格从初期的每磅22美分持续下行,最低每磅跌破16美分,进入我国口岸后的完税价格每吨还不到5000元,远远低于我国产区批发价格。2012~2013年榨糖季,国内大部分制糖企业食糖销售价格始终在成本线下运行,中国制糖业出现了近十几年不遇的亏损局面,整个榨糖季全国制糖企业亏损31亿元。
进入2013~2014年榨糖季以来,食糖价格继续走低。现在国内糖业加工成本最少每吨需要5300元,但国内糖价已经跌至每吨4700元左右,市售价大大低于生产成本,必然造成亏损。卓创资讯分析人士预计,由于糖企亏损还有可能持续扩大,今年后市的白糖价格即便有所上涨,总体价格仍然比去年低,且短期内难以回升到上年同期水平。
进口冲击市场糖业“雪上加霜”
近年来,国内糖业市场低迷,糖企普遍生存困难。与此同时,国内国际糖价倒挂,低价进口糖和走私糖大量涌入,对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让原本陷入窘境的中国糖业更是“雪上加霜”。
据了解,2011~2012年制糖期以来,国际市场主要产糖国产量明显增长,我国食糖生产也小幅增长,但国内食糖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主要产糖国,国内糖价远高于国际价格,进口食糖与国内食糖差价持续扩大,受进口高利润刺激,食糖进口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如2011~2012年榨糖季,我国共进口食糖426万吨,是上个榨糖季的2.1倍,创历史最高记录;2012~2013年榨糖季,我国进口食糖达366.13万吨。
来自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我国累计进口食糖86万吨,同比增长63%;今年4月我国进口食糖41.11万吨,同比增长100.4%。在价格方面,4月我国食糖平均进口价格为442.88美元/吨,略高于上月的平均进口价格437.82美元/吨,但相比国内的食糖均价而言,价格优势依旧明显。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健康发展
近年来,由于糖价持续走低,而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不仅使制糖企业严重亏损,而且农民种植糖料收益也不断下滑;加之,糖厂亏损,兑付农民蔗款困难,“打白条”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此,业内人士建议,政府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食糖的临时收储力度,提高对蔗农的生产补贴,以稳定食糖价格,保护生产积极性,而且要从长计议,出台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促进糖业有序健康发展。
据悉,为稳定糖业市场,最近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2013~2014年度实行国家支持制糖企业临时存储300万吨国产糖的政策。不过,白糖收储政策对提振市场到底有多少作用,一些业内人士持悲观态度。
有业内人士表示,收储白糖的举措实质上是给糖厂提供优惠的贴息贷款,以缓解资金压力,这样虽然可以起到补贴白糖企业的作用,但对糖价并无太大提振作用,预期不会对供需产生实质影响。按理讲,收储的本意在于补贴企业而减少市场上的白糖供给量,但由于并未真正“收储”,白糖实际上还存在企业的仓库里,一些厂家考虑到保质期的问题往往并不会等半年后才出售,收储期间企业仍然可以自由卖出这些白糖,这样市场依然供大于求。因此,该项政策究竟能对市场产生多大利好,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同时,专家指出,造成国内糖业生产效益不高、严重亏损还有生产方面的原因,如甘蔗品种严重退化,土地营养失衡,机械化程度低,水利基础设施较差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制糖原料产量下降,质量不高;加之,大量低价进口糖和走私糖冲击国内市场,将会造成恶性循环。若按照现在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全国糖产量将会倒退到1000万吨左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全国近4000万糖农将无出路。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除了进行适时收储外,政府还应控制好食糖进口的规模和时机,严厉打击走私糖,避免更多国外低价食糖泛滥进入冲击国内市场;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对农民种植甘蔗等糖料作物进行直接补贴,以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外,更要从长远着想,尽快出台产业发展政策,如建立国家级糖业发展基金,扶持高糖料基地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产业机械化进程,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等,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提高糖农收益,保障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促进糖业有序健康发展。
- “黑稀土”借贸易圈“洗白” 部分流向大集团
- 逾四成纺织服装业公司资金告急
- 纸业产能过剩 纸贸企业挣扎在盈亏线
- 中企500强:260家制造企业赚钱不如17家银
- 3万多亿住房公积金待唤醒 利用率约只有50%
- 专家: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
- 二线城市楼市库存严峻 行业实际负债接近最高水平
- 中国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 未来我国拿地成本或继续加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