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国具有创新的基因,在这方面要有“制度自信”;同时,也要吸取教训、未雨绸缪,进行制度的配套创新,“不能总是亡羊补牢,事后整顿”。
中国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7月31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表示,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国具有创新的基因,在这方面要有“制度自信”;同时,也要吸取教训、未雨绸缪,进行制度的配套创新,“不能总是亡羊补牢,事后整顿”。金融创新,更多地是要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降低金融体系的“雾霾度”。
范文仲认为,每一次金融创新,包括纸币、银行、股票,在带来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会产生更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金融科技创新也只是“在金融创新的长河中、在不同的纬度迈进了一小步而已”。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诸多金融创新,诸如在唐朝时即有完善的国际汇兑、商贸的契约制度,北宋出现纸币“交子”,但是中国的金融创新在公元1300年之后没能延续。对此,范文仲认为,关键在于风险管理制度没有跟上。“历史上,中国虽然有创新,但是‘一放就乱、一抓就死’,应对金融创新的政策非常简单粗暴。”
范文仲认为,“互联网时代,金融社会化的程度加深,金融的风险其实不是没有了,而是大幅上升了。”金融对社会的经济推动力越大,社会对它越依赖,这种危机的伤害力也越大。金融创新需要以更为复杂的金融风险体系、制度契约要求做支撑,而后者在金融创新所带来的直观改变如简化金融交易、提高人的生活福祉的对比下,往往受到忽视。
他进而强调,金融界一定要理解,金融创新、科技金融、互联网创新使得金融风险扩大的这一本质趋势,并提出四点监管原则。
首先,在金融逆向选择的情况下,一定要有准入标准,否则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范文仲认为,在新的互联网时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得以加剧。“现在的时代,一个小公司,如果它不遵守规则,发展可能就会快。一个好公司,遵守规则,发展的可能就会慢。”
“金融信息中介,我们现在总认为它是信息中介,是科技的公司。但是这些金融信息中介,有些是撮合平台,但也进行建议贷款利率,进行金融的风险定价。”范文仲指出,风险定价是金融的本质职能,需要有专业化的、合适的准入标准,“不能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中介,就以一个商业性的机构来准入。”
其次,金融机构不能按照名称监管,一定要按照金融业务的风险特质来进行监管。范文仲阐明,由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跨时间投资会遭受损失的根本风险,所以“不管叫银行、信托、保险还是叫P2P、众筹,只要进行社会化的资金归集,就一定要有牌照。不管是做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收益承诺,15%、20%,不管写在字面上,还是隐性的、诱导、暗示的,就一定要有损失的吸收能力。”他强调,对后者的资本拨备要求要跟上。同时,只要业务具有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的特点,不管叫什么名称,一定要有流动性的规则相适应。
此外,范文仲还提道,所有的金融机构,只要扮演了重要的金融市场功能和中介功能,最好还要有恢复与处置计划。此类金融机构在创立的时候,就应该预先设想倒闭的后果和处理方式,“不仅是存款人,而且包括你的市场经济功能、金融功能,交给谁来延续、代替。”
第三,要做到鼓励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的平衡,建议按照系统重要性的纬度来进行监管。范文仲解释称,对于结构简单的小机构、新业务,可以对它稍微宽松、宽容一些,让这些业务能够发展起来;但是,一旦规模上升、客户增多,复杂度变得很高,监管标准、强度一定要大幅上升。他强调,“而且不是直线上升,应该是曲线式的上升,控制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
最后,金融管理部门还应该注重信用体系的建设,信用体系要开放透明,在保护客户隐私的基础上要互联互通。另外,范文仲还指出,利率风险、定价标准要统一,风险补偿的基金和消费者补偿的机制要统一建设。
对于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范文仲认为应该具有“更长久的工匠精神”,不能仅注重降低交易成本,不要只抄袭商业模式,要有大格局,并以推动社会发展、生活方式转变为目标。他指出企业当前存在过于追求估值、上市的“毛病”,并强调,“我们一定要打造百年老店,要有这样的精神。”
- 刘世锦:股市涨跌很正常 货币推高房价最易产生泡
- 任泽平:四大条件决定今年A股是震荡市
- 黄剑辉:经济增长的强韧性为深化改革提供政策空间
- 范文仲:金融创新监管不能总是事后整顿
- 陶冬:日本银行不作为 美国投资缺少动力
- 史蒂芬-罗奇:经济学界没有完全领悟全球化内在问
- 李建华:网约车合法化 像中国这样开明的并不多
- 李铁:若不去除老旧政绩观 智慧城市建设反会浪费
- 李迅雷:货币泛滥下 房价与物价为何背道而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