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行业大多数企业增速放缓之际,坚果炒货行业却依然保持着高增长。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委员会举办的市场推广会上,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2014年国内坚果炒货行业沿袭了过去两位数增长,销售额高达1117亿元,占据休闲食品行业三分之一的江山。经济不景气,坚果卖得越好,口红效应再次凸显。坚果炒货行业的高景气度也吸引了业外资本的目光,一些科技企业、房地产企业都试图进入该行业。
食品行业的口红效应
经济放缓使得大多数食品企业面临业绩增速放缓以及亏损的挑战,但坚果炒货似乎脱逃了这样的魔咒。
9月15日,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委员会举办的市场推广会上,洽洽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果炒货行业周期性不明显,“经济越不景气,越需要零食来舒缓压力。”
在分析人士看来,坚果炒货的逆势增长正是“口红效应”的表现。经济越低迷,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同样,坚果炒货等零食也因为具备“放松消费”的特性而逆势增长。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指出,坚果炒货相对来说单价低,又属于消费意愿强、消费周期久的一类食品,因此炒货消费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小。“经济景气时,消费者有能力消费更贵的零食,经济不景气时,为了满足持续性的零食消费需求,价格较低、较大众化的炒货就会业绩更好。”沈萌指出,虽然一些坚果的单价不低,而且还在不断涨价,但是单次消费量不高,比如小核桃很难出现几斤几斤的消费,所以单次消费额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此外,坚果炒货行业的高景气度还得益于健康观念的转变。坚果炒货的高营养迎合了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近年来业绩大幅下滑的糖类、饼干生产商也在积极打“健康牌”试图挽回消费者。
未来还有6到8倍的增长空间
2005年至2014年是国内坚果炒货的黄金十年,这期间,国内坚果炒货市场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委员会副会长翁洋洋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2014年国内坚果炒货行业仍然保持了10%的增长,销售额是1117亿元,占整个休闲食品行业32.35%。
大多数规模企业也在尽情享受行业漫长的黄金期。加州原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俊兴昨天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201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增长10%。同样,上海来伊份上半年的销售额也达到了10%的增长。“炒货第一股”洽洽食品的业绩增幅也与行业平均水平一致,洽洽食品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5亿元,同比增长10.2%,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5.5%;净利润率9.58%,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
陈俊兴表示,目前坚果炒货行业仍然算是朝阳行业,中国人均消费量的水平仍较低,未来还有6到8倍的增长空间。
- 自制食品走红淘宝和朋友圈 三无产品或陷监管盲区
- 婴幼儿奶粉掀降价潮 难借配方“升级”涨价
- 乳粉新政剑指国内乳企 企业呼吁应一碗水端平
- 婴幼儿配方奶粉噱头多 乳业新政拟让羊奶粉标示浓
- 成都鸡蛋价格暴涨月饼不涨 厂家称为适应经济环境
- 茅台五粮液节前销售遇冷 销售管控失灵
- 奶粉注册制:标准严 遏制行业乱象
- 上海食安信息追溯管理10月启动 品类或暂有缩减
- 国内方便面销量连跌四年 恶性竞争令行业陷入困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