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国技术逼近苹果
9月11日,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作为标杆式的苹果,成为中国制造的未来的最重要参照物。据观察,新一代iPhone6S虽然首次加入3D触控技术,并搭载苹果第三代A9芯片,花拳绣腿式的改变让国产品牌嗅到微妙的气息。面对创新这个时尚命题,不少业内认为新iPhone乏善可陈。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告诉南都记者,今天的国产手机和苹果手机已经站在了一个平台上,虽然有差距但是很细微。苹果的创新没有哪个部件不是中国厂家做不到的,甚至可以同期做到。
孙燕飚举例说,比如华为MateS增加了指压功能,深圳品牌Gigaset手机以骨传感技术实现表面无听筒设计,这些技术水准不逊于苹果。
预测:全球份额定超五成
海外市场的成绩单,似乎更是佐证。来自业内的统计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排行榜中,前二名继续被三星和苹果把持,LG已经跌出前五,剩下的7个席位都被中国手机瓜分,包括了华为、小米、中兴、酷派、TCL,尤以“深圳制造”为主。记者看到,以第二季度为例,华为与苹果的全球份额差距只有5个百分点。预测指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全球总体市场份额铁定超过50%。
一位深圳手机经销商告诉记者,像金立、天珑、智科、基伍等深圳品牌在非洲、南美、印度、欧洲都有不俗的表现,“在德国,看到的手机户外广告有索尼、三星、华为、中兴,当地人也知道OPPO手机。”
“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强势崛起的基础是拥有强大供应链,进而拥有天生的价格优势去跟国际大牌比拼。”孙燕飚认为,中国手机在产品性能上已经进一步逼近iPhone,加上价格优势,就可能将苹果拉下神坛。
出路:超越从微创新开始
据南都记者观察,低价围剿、海外包抄成为中国品牌弯道超车的筹码。不过,微创新不足、利润率太低、不够抱团,都是中国制造与生俱来的短板。硅谷数模半导体公司市场副总裁Bouwer提醒深圳业界,中国厂商和苹果的差距越来越小,未来应该关注场景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的研发。
莱特波特(LitePoint)中国区技术支持经理唐卫华向深圳业界抛来解药:很多中国品牌今年纷纷觉醒调整战略,从机海变成了精品战术,更关注于质量、体验,为了达成这种精品效果,那么更精准的测试变得比以前任何时间点都重要,不仅提高准确性还要提高测试效率。唐卫华举例子称,苹果测试设备上的投资,一家就超过了中国所有手机厂商在测试投资的综合,可见他们对测试的重视程度。
而如何突围苹果的魔咒,亮风台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唐荣兴认为,虚拟现实技术、3D全息显示技术将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他希望中国品牌能够抓住这些微创新。
原声
“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强势崛起的基础是,拥有强大供应链,进而拥有天生的价格优势去跟国际大牌比拼。”孙燕飚认为,中国手机在产品性能上已经进一步逼近iPhone,加上价格优势,就可能将苹果拉下神坛。
- 普华永道:超半数中企对数字化投资超过营收一成
- 政府大数据全面开放 发展须打破部门割据
- 面对三网融合 相关运营商应做新蛋糕
- 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纲要:培育10家龙头企
- 新华网评:新官上任,提速降费这把火怎么“烧”?
- 专家评论:大数据精准营销方兴未艾
- 业内谈运营商换帅:透露高层对电信改革迫切心情
- 人事震荡需要时间消化 通信领域掀起反腐风暴
- 非洲:国产品牌手机下一个淘金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