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股光线背后解读:与小米360博弈视频
2015-3-6 14:25:5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光线传媒昨日发布公告披露阿里以每股24.22元的价格认购该公司9900万股股票,交易完成后阿里以8.8%的持股比例成为光线传媒第二大股东,本次投资共计24亿元人民币。之前业界传开的版本是说小米要和光线传媒,阿里要和乐视在一起啊,怎么突然变成主角突然变成阿里和光线了?
经过多个渠道的打听,我们了解到这次谈判的一些传闻和内情。下面进入正题:
1、阿里与光线传媒接触了很长时间,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就有高层频繁拜访光线传媒,但是谈判一直都不太顺利。倒不是说阿里不主动,而是除了阿里外,还有一堆互联网公司想要与光线攀亲戚,与阿里相比360更加积极,这导致光线这边一直犹豫不决。
2、2014年10月,陈彤离职新浪后出任小米副总裁,并负责小米平台的内容建设,也是在这个时候,小米也开始加入争夺光线传媒的行列。与此同时,陈彤的加盟为小米在内容建设上打开了任督二脉,小米开始在二级市场上投资优酷土豆,并直接入股百度旗下视频网站爱奇艺。据消息人士告诉我们,当时大家都以为小米牵手光线传媒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与其它竞争者比起来,陈彤不仅与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私交甚好,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光线传媒独立董事。
3、当时普遍认为阿里在与光线传媒的谈判中出局,原因是2014年底光线传媒与360成立了视频公司,在合资公司中,光线传媒出资4800万元占股40%。
4、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今年1月,光线传媒计划增发总额28亿元人民币股票的计划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同时开始收集认购意向书。破釜沉舟的阿里决定花血本购买其中的大部分股票,当时光线传媒二级市场的股价在23-27元之间波动,而阿里巴巴的认购价格是24.22元,这个价格一方面正面阿里是真的下了血本,另一方面也把其它的竞争对手排出在外。
5、令阿里下血本的重要原因是,在与光线传媒谈判陷入僵局时,作为后备计划阿里还同乐视进行了比较深度的交流,并且谈判一直都比较顺利。不过估算了成本后,入股乐视的代价要比光线传媒高很多,与乐视的接触令阿里最终选择孤注一掷提高价格入股光线传媒。
为什么阿里一定要将光线传媒收入囊中?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阿里非常看好视频行业,并且将视频作为阿里未来需要重点布局的核心业务之一。纵观对手,腾讯旗下有腾讯视频,百度旗下有爱奇艺,而且这些对手除了做播放平台外,业务还伸向上游的影视制作发行领域,例如爱奇艺就在2014年成立了影业公司。与这些对手相比,阿里布局视频比较晚,只能通过入股、收购的形式获得快速扩张。
2、虽然阿里入股了优酷土豆,但是并未获得优酷土豆的控制权,而且在影视上游资源的把控上弱于对手,要在视频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阿里就必须掌控上游资源,但是上游的玩家就这么多,错过一家就少一个机会,所以阿里必须死磕。此前,阿里就与腾讯在入股华谊兄弟的事情上进行了死磕,最终结果是阿里与腾讯并列华谊兄弟第二大股东。
3、为什么选择光线?这是阿里目前最需要的
去年夏天,优酷土豆的CEO古永锵,将一桶冰水从头到脚浇下来,点名马云和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继续“冰桶挑战”。昨天,这两个人的名字,再次并排出现在新闻标题里。有人说,是王长田抱住了“首富”大腿,事实上,作为电影业“新人”,马云也很需要光线。
在过去的一年里,光线传媒发行的影片共取得31亿票房,在所有民营电影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也仅次于垄断进口片发行的中影。目前华语电影的票房冠军《人再囧途之泰囧》,去年排名华语影片票房前10的《匆匆那年》与《分手大师》,均由光线发行。
此前,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微博上公布了2015年的部分片单,包括36部筹拍、制作及上映的影片,其中有不少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青春、魔幻题材影片。这些电影也是阿里巴巴想要涉足的影片类型—深受互联网用户的欢迎,拥有一定的用户群,可以通过自己在互联网的影响力最大限度挖掘这些影片的商业价值。入股光线传媒,阿里影视项目“弹药库”也变得更为充足。
更重要的是,光线目前有90个发行人员,驻扎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平时就盯着当地的市场,只有开大会的时候才会去北京。这些人主要负责和当地的影院“维系感情”,凭借和影院良好的关系,为光线代理发行的影片争取到更好的场次时间和更多的排片数量。如今,光线发行团队的人数几乎是国内其他主流发行公司的总和,几乎能覆盖国内90%的票房市场。这样的基础和模式,也是还没有独立发行过电影的阿里目前最需要的。
马云想干什么?组成国内电影行业超级联盟
去年3月花了50亿收购文化中国,成立阿里影业,4月以76亿的价格入股优酷,接着追加15.3亿成为华谊第二大股东,昨天又入股光线……一年里已经在文化产业投了166亿,“有钱”的马云不认为自己是“任性”—阿里巴巴、华谊、光线、优酷,再加上此前入股的新浪微博,这个组合无疑是国内电影行业里的超级联盟。
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如果马云如今要拍一部电影,可以获得哪些便利。
首先,他不缺钱。阿里巴巴旗下的娱乐宝,自去年上线后,一直处于疯抢状态。第一期产品吸引了22万网友购买,轻松众筹7300万元资金。
接着,作为全国最大的经纪公司,华谊手下掌握着国内一半以上一线艺人。在剧本创作、拍摄和制作,直到电影的宣传发行,华谊和光线有垄断性的资源。何况,刚刚成立的阿里影业,已经投资了周星驰、陈可辛、柴智屏、王家卫参与的五部影片,还买到了《还珠格格》《狼图腾》和《鬼吹灯》的改编权。
当电影到了院线,淘宝电影票掌握着与观众最近的一道关卡,拥有8亿注册用户的阿里巴巴,与观众有着直接的紧密联系。
此外,无论是电影发行过程中的宣发,还是电影下档后的视频二轮放映,已经跟土豆合并的优酷网,都能助一臂之力。再加上阿里的天猫盒子,所有终端都能在阿里的掌控中。
当然,我们看到的是最直接浅显的合力。事实上马云要下一盘很大的棋,这些大公司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互相助力,产生的效应,远远超越电影本身,甚至是对大家的观影习惯和整个电影行业都将带来改变。
- 柴静《穹顶之下》的3个爆火内幕解读
- 解读:柴静的雾霾纪录片是怎么火的?
- 解读:Apple Watch会不会是又一个Go
- 解读:海康威视“黑天鹅”启示
- 估值达450亿美元 小米为何不上市?
- 如何做到不失去控制权还能获1亿美元融资?
- 解读:高通近61亿元罚款背后各方受益几何?
- 青苹果健康:如何做“熟人医患”反向O2O?
- 红包大战背后:不是任性烧钱 就是放肆营销
汉能股价大涨 李河君重返内地首富
徐绍史:加大价格改革力度 酝酿药价电价改革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