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政府工作报告:未提房地产调控 房企转型成新常态

2015-3-6 9:13:2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对于备受关注的房地产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未具体提及“调控”二字,去年他的表述是“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并没有出现“房地产调控”一词,取而代之的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调控才是真的调控,而房企应顺应市场化要求积极转型。

  近两年房企在市场中的行为也显示,转型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新常态”。大多业界知名房企纷纷开始寻找地产主业之外的利润增长点。

  业内人士:市场供求才是“真调控”

  “房地产调控”一词未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不少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高层对房地产市场的“不表态”才是“真表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才是调控房地产的真正手段。

  一家项目遍及全国多地的上市房企高管向大智慧通讯社直言,事实上,经过多年的调控,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完全按照调控政策的思路运行,房地产市场最终还是遵循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学原理。

  上海本地一家券商房地产行业研究员表示,早些年虽然有调控政策的限制,但是在全国大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过热的状态;到了最近几年,随着三、四线城市房屋供给大增,即使现在行政化手段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依然没有明显的复苏。可见市场供求才是房地产市场真正的有效调控之手。

  市场化的要求:房企转型

  在行业内生存的房企也不得不面临转型的难题。包括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内的多位国内房企大佬,也不只一次表示,房地产行业拿地即盈利的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转型已成为房地产行业近两年的“新常态”,寻找房地产主业以外的利润增长点成了众房企共同的目标。

  大智慧通讯社粗略统计,仅2014年一年间,社区O2O、全球投资战略、智慧房产等新兴词汇在房地产行业频出。

  刚刚过去的2月12日,万科宣布携手搜房网、美荟网,借情人节契机合作试水社区O2O产业。

  不久前的2月9日,绿城中国原班人马组建网筑集团,意欲打造一家服务建筑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互联网平台。原本的绿城电商将仅作为该集团的子公司之一。

  2月初,新城控股(01030.HK)在上海浦东召开发布会,宣布公司社区O2O产业APP“新橙社”上线。

  2014年,花样年控股(01777.HK)将旗下O2O平台彩生活(01778.HK)单独剥离上市,市场之后给予彩生活近40倍PE,市值更是超越花样年控股本身。

  上海本地房企绿地集团则借助上海自贸区、中韩自贸区的契机,做起了进口商品销售的生意,意欲将销售零售做成另一大收入板块。

  在港上市房企宝龙地产(01238.HK)则以宝龙美术馆为载体,在艺术品领域伸开了触角。

  金融、税收改革将侧面影响房地产行业

  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房地产调控”一词,但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金融开放、税收改革等内容,将从各方面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交通银行(601328.SH)上海分行一位信贷科人士告诉大智慧通讯社,相比以往开发商只能通过开发贷向银行进行融资的单一模式不同。目前,随着自贸区的开放、金融融资的创新,开发商已经可以通过股权融资、贸易贷款等新兴方式从银行取得融资。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通过新生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不仅融资成本较低,对于房企在资金使用方面的监管也相对宽松,在银行把控风险的前提下,房企可将其用于项目运营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大智慧通讯社留意到,伴随着房地产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行业内也涌现出了如房金所、平安好房、世联行(002285.SZ)等多家互联网房地产P2P企业。

  另一方面,大智慧通讯社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税务领域合伙人处了解到,房地产行业的“营改增”已在酝酿中,最早将于年内7月开始推行。与房地产行业同时推行的,还有建筑建材行业“营改增”。

  前述券商房地产研究员认为,这些在融资成本、税收领域的改革,都将从侧面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在弱化行政调控的前提下使得房地产市场化更为规范。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房地产方面论述的原文:

  1、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2、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

  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取消居住证收费。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市民化挂钩机制,合理分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建立规范多元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稳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4、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

  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完善设市标准,实行特大镇扩权增能试点,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736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电容器行业市场运行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1-12月,中国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5.37亿元,中国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详细]

中国装修电商行业发展特点及产业链简析

2014年我国装修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197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左右.,在建筑装饰行业(含公共建筑工程装...[详细]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