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住建厅:全面取消限购限价不是救市
2015-3-4 17:03:1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何健表示,目前,四川省房地产市场总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是供不应求,现在已是买方市场,“就是说原来是严重供不应求,现在达到总体供需基本平衡。”
■关于取消限购政府不该管的退出来
成都商报:为什么会全面取消限购限价?是不是救市?
何健:严格地说不叫救市政策,而是把原来行政化的东西去掉。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时间太短了,不成熟。政府对房地产的把控上确实也有很多问题需要纠正,原来政府管得太多,插手得太多,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所以中央提出来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不该管的退出来,政府主要管的是保障房建设。
成都商报:为何会选择年初取消限购限价?
何健:取消限购限价,实际上去年底就开始执行了,这也是贯彻国务院精神,去行政化,但贯彻得不彻底。接下来还要检查,哪些还没有去掉的,就让当地政府去掉。
■关于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调整期
成都商报:目前四川房地产市场形势怎样?
何健:四川的房地产市场和全国比是比较健康的。去年全国房屋销售量下降了9.2%,四川只下降了1.2%。房地产新开工项目方面,四川增长了14%,全国下降了8%。投资上,四川增长是15%,全国是13%。去库存方面,如果一处房子没建,按照现在的销售速度,四川的去库存时间是11个月,全国很多地方超过一年,高的甚至有超过两年的。所以,全省供需是平衡的,只有少数地方过热。价格方面,到去年底,四川同比是上涨的,但增长很少,基本上保持平稳。所以综合来说,房地产市场还是比较平稳健康的。
成都商报:房地产市场下一步趋势怎样?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何健:现在,房地产进入一个调整期,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房价大涨,但调整时间多长谁也说不清楚。但也不会崩盘,房子的刚需量是很大的,大量的农民工进城还没有房子住。
成都商报:很多人都想问现在能买房吗?
何健:买房子,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买,因为谁都说不清楚。成都的房价是不高的,东部的一个县城的房价都比成都的房价高,成都的条件比那些县好到哪里去了。
■关于保障房今年新开工35万套
成都商报:中央提出,可以购买商品房作为保障房,四川省有没有实施?
何健:有。这是一个好事。四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保障房支持棚户区改造,比如去年四川42万套保障房,按100平方米一套算,就是4200万平方米的房子,四川一年房屋总销售量才6000万平方米,它占了三分之二还多。
如果新修就有几个问题:一是过渡期很长,房子从拆到建,最短也要三年时间。现在市场上房子又那么多,所以四川就提出要提高货币安置的比重,现在要求提高到40%。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公共租赁,本来政府要新建,现在到市场上去买,对去库存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对稳定房地产市场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成都商报:保障房建设方面,今年的目标是多少套?
何健:保障房方面,中央的政策已发生了变化,现在不强行下达任务,住建部门自己向地方政府申报,量化的目标也不是强制性的。
今年四川将继续实施百万安居工程,新开工有35万套,其中30万套是棚户区改造,再加上续建的还有70万,所以是100万套。
■关于新型城镇化形成四大城市群
成都商报:关于新型城镇化,四川有哪些具体举措?是否将出台相关规划?
何健:四川省城市发展终极规模的导则出来后,我们将对原来批的规划进行重新审视,凡不符合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将进行调整。
这个导则会遏制住各地拼命往大发展城市的冲动。原来,有三个城市都强烈要求建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实际上,这几个城市中心城市人口才20万人左右。二是工业用地占比极大的面貌也将改变,四川省新型城镇化2014年到2020年的规划,前几天已经省委常委会通过了,马上要印发。
成都商报:未来的四川,人口分布将有怎样的趋势?
何健:四川将形成四大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城市群、攀西城市群。确定每个城市的功能,一定不能够只求功能的大而全,每个城市都要有每个城市独特的定位。
新型城镇化中,人往哪里走的问题,四川就非常清楚了,就是在四大城市群,然后还有两带:就是成德绵以及长江沿线,再加上连接的轴、带。
- 贾康:开征房地产税不会让房价“一落不回”
- 保利全面试水商业、养老、旅游地产
- 佳兆业建议境内债务重组 保全本金削减利息
- 央行降息房企积极拿地:云南城投拟51亿元开发7
- 节后首周北京新房成交量同比涨92%
- 央行降息刺激地产市场:一线城市购房咨询量激增
- 深圳现首家退出高球场:港中旅与政府谈判补偿
- 央行再度降息 楼市迎长期利好
- 链家牵手德佑 房产O2O路线之争加剧
中国版工业4.0规划初稿已完成 将上报国务院
2015年2月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9%
奶粉上市公司业绩预警 外资奶粉份额下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