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大众进口车渠道之争 走向产品差异化

2015-3-3 11:45:3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2015年刚刚开始,大众进口车经销商就集体“反水”,联名上书大众中国销售有限公司,要求取消对上海大众销售进口车的授权,对于2014年经销商亏损的现状予以补贴、返还2012年二手车不合理被拒的返利,以及共同协商2015年销售目标等多项要求。

 

  2015年刚刚开始,大众进口渠道之争再掀波澜。进口车经销商联名上书大众(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中国”),要求取消对上海大众销售进口车的授权以及其他多项要求。

  在南北大众连续多年占据国内乘用车销售排行前三强的今天,大众进口车经销商的生存困境显得尤为扎眼。其遇到的最大压力不仅仅来自于企业商务政策的制定,更多的是产品渠道受到了来自另一家大众合资企业上海大众的挤压。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源头,是大众中国在2013年主导的大众进口车与上海大众的合作计划。

  原本期望双方产品与渠道实现互补的措施却埋下了大众进口车商反水的苦果,在这种情况下,差异化分配成为了大众中国打破僵局的唯一途径。自2月1日起,上海大众获得了进口夏朗在国内市场的独家销售权,而进口大众经销商在消化完库存后将不再销售夏朗。

  从渠道互补开始走向产品差异化,大众进口经销商和上海大众的新型合作模式由此拉开。
  
  渠道重调


  2013年9月,上海大众汽车VW品牌启动了进口车业务。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大众进口车实现销售8.1万辆,相比2013年的8.2万辆呈现下滑趋势。其中,上海大众汽车销售9000辆,超过整体销量的11%。

  相比之下,大众进口车经销商的日子显然不那么好过,其发展不仅没有因为上海大众的加入而壮大,销量反而呈现下滑趋势。今年1月,大众进口车经销商联名向大众中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就包括取消上海大众经销商的进口大众品牌销售权,理由主要是原本就销量惨淡的大众进口车在渠道被上海大众介入后,销售竞争加剧、单车销售利润被摊薄,经销商生存艰难。

  经过近一个月的协调与谈判之后,上海大众发表了相关的公告表示:自2月1日起,上海大众汽车获得了进口夏朗在国内市场的独家销售权,消费者可以在任意一家上海大众汽车经销商处购买夏朗,而进口大众经销商在消化完库存后将不再销售夏朗。大众中国公关部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举意味着此前在上海大众经销商处销售的大众进口车型途锐、T5等车型销售权将回归到大众进口车的渠道之下。

  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大众中国看似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实则是大众进口车商被迫割肉以换取生存发展所做的妥协。

  对于经销商提出的收回销售权要求,大众进口汽车公关传播部并未作出直接回应,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助力经销商保持健康稳定的业务发展是大众进口汽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官方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大众进口汽车经销商总体盈利较上一年有所提高,处于合理的财务水平中(第四季度的数据还在统计)。

  上述大众中国公关部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上海大众对于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业绩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大众进口车的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这个问题(进口车渠道)上,大众中国只能尽力协调双方共同发展。

  对于上海大众而言,缺乏高端产品一直是其企业发展的短板,2014年上海大众总经理贾鸣镝曾对媒体表示,不会放弃大众进口车的销售权、2015年会继续销售进口车等,这对于多次表示不争销量第一的上海大众来说,寄希望于大众进口车的销售来锻炼高端车销售经验的意图十分明显。

  有接近上海大众的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上海大众在产品线、产能和营销上都具备极大优势,与大众进口车的合作实际上是为了未来参与大众汽车其他高端产品的销售积累经验和做准备,因此对于所销售的具体产品类型并不太在意,这也是双方合作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的重要原因。
  
  合作新模式:产品差异化


  事实上,大众进口车经销商对于此前大众进口车与上海大众渠道合作的不满早已存在,2014年年中就有不少进口车经销商对这样的合作提出了不满,特别是一些大众进口车经销商与上海大众经销商并存的一、二线城市。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湖南大众进口车经销商销售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海大众经销商产品多、赢利点丰富,他们卖进口车时追求的单车利润比大众进口车经销商低,因此给的优惠力度也大,“虽然上海大众也卖进口车对于大众进口车品牌而言是好事,但是这使得大众进口车经销商压力增大不少、利润也下滑不少。”

  随后大众进口车调整了相关的策略,将双方合作的阵地由一、二线调整到了三、四线城市,主要依靠上海大众网点来弥补大众进口车网点覆盖上的不足,但是这样依然没有解决大众进口车经销商的困境。上述销售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于大众进口车品牌的认知不如一、二线城市,很多消费者甚至认为辉腾不比帕萨特高端,加上现在资讯发达,消费者跨区域购买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很多人跑去上海大众网点买优惠幅度更大的进口车,这也使得我们的销售很被动。”

  这种被动的局面或将随着2月1日新规划的实施而得以改变。按照新规划,上海大众与大众进口车经销商将从产品上彻底区分双方旗下经销商的盈利点,上海大众经销商只涉及大众进口车夏朗的销售,其他进口产品全部回归到大众进口车经销商渠道。双方的合作从单纯的渠道互补走向了产品差异化和渠道互补的双重发展之路。

  据悉,大众中国对大众进口车经销商补偿1.2亿元模糊返利,在提车环节进行抵扣,按照进口大众经销商去年销售7.2万台计算,平均每台补贴1666元,同时大众中国承诺2015年销售目标会与经销商一起协商制定。

  对于这样的处理方案,汽车市场分析师封士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举目前来说难以看到实际成果,但是对于解决目前多方的纷争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像途锐这样的豪华SUV,对于上海大众经销商而言不仅提货周期和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在整体的推广策略上也与上海大众的其他国产车型难以形成统一步调。”封士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伴随高端SUV市场的逐步萎缩以及高端MPV市场的走热,缺乏豪华车品牌的上海大众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夏朗来弥补产品线的不足不失为明智之举。”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638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电容器行业市场运行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1-12月,中国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5.37亿元,中国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详细]

中国装修电商行业发展特点及产业链简析

2014年我国装修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197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左右.,在建筑装饰行业(含公共建筑工程装...[详细]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