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国产奶粉最适合中国新生儿
2015-3-4 11:55:1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国产奶源基地受进口原料冲击严重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更是畜牧大省,与荷兰、丹麦、美国北部各州及日本的北海道等国家和地区同处在‘世界黄金奶源带上’,是中国重要的奶源基地。”王景海代表向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黑龙江乳制品企业占中国的十分之一,婴儿配方乳粉企业占中国的三成,乳粉产量居第一。
可是,自2014年以来,黑龙江的乳企经受了严重冲击,乳制品产量下降11%,其中液体乳产量下降6.1%。“进口全脂粉原料每吨约1.8万元人民币,可国内每吨成本在3.8万元左右,各企业纷纷甩掉国产奶源基地。”王景海对记者讲,目前国外进口原料价格低于国内奶源基地生产的成本价,许多国内乳企也开始进口外国原料生产,可一旦国内奶源基地越来越少,国外进口价格将来一旦被推高,最后损失的是国家。
“为了保护奶农,稳定龙江畜牧业发展基础,龙江企业为担当社会责任,承担了巨额损失,完达山就承担了2亿多元。”王景海对记者说,纵观中国的奶业发展,无论从发展速度还是人均占有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据统计,全球牛奶总量约7.55亿吨,中国的总产量为3725万吨,仅占全球总量的4.93%;而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4,人均占奶量不足30公斤,而发达国家人均占奶量在180公斤以上,世界平均97公斤,总体上看中国是个“贫奶国”,奶业发展的空间很大。
但是,由于中国受到周期性进口冲击,涨价时企业承担着最高的原料收购价,降价时企业为稳定养殖业仍然承担着最大的市场风险,基本4-6年一个周期。企业承担不起时,就出现周期性杀牛倒奶现象,加工产品成本高,没有市场竞争力,奶农损失惨重,企业生存艰难。
国产奶粉最适合中国新生儿
“每吨3.8万元的成本来自哪?为何国内奶源基地的产奶成本远远高于国外?”王景海代表向记者解读了这个疑问。
“以完达山为例,国有乳企的奶源基地都是大牧场式的管理,其环保、技术、规模等要素目前已经高出国外,以此带来的用工、生产成本均被推高,而国外奶源基地生产的进口原料基粉的生产标准并不比中国对国内奶源基地的要求高。”王景海说,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中国国产乳制品的质量标准已经和发达国家没有差距,在安全、新鲜、营养、健康方面完全可以自信。
王景海还向记者举了另一个更为直观的例子——外国母亲是吃牛肉长大的,中国国人是吃猪肉长大的,这也导致国内新生儿普遍缺乏铁等微量元素。因此,“洋奶粉”往往并不添加适合国内新生儿的微量元素,可国内奶粉按国家要求在出厂前需要添加适合中国新生儿的相关微量元素。
“洋奶粉”成品新鲜度目前难以界定
“近年来,进口牛奶和奶粉高速增长。2014年,27个国家向中国出口液态奶40余万吨,凭借价格优势进口基料或原料粉达100多万吨。”王景海说,目前“洋奶粉”从基料生产、运输、通关、检验检疫,再到国内储存、生产加工最少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成品的新鲜度难以界定,低廉的价格严重冲击了中国国内市场及养殖业。
“当前,中国在保证粮食安全上下了很大功夫,一个国家的米袋子不能让外国人掌控。同理,我们的奶瓶子也不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王景海说,中国民族乳品工业发展和农民养殖业已经遭受了巨大损失,这种形势若继续恶化,中国的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将受制于人,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更不利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王景海说,中国国内目前急需建立一个国家乳粉应急储备制度,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国家要建立乳品行业安全和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同时效仿“粮食保护价格收购”来出台一个最低鲜奶保护价收购政策。
“进口奶粉应真实标注进口前制粉日期,采用进口原料基粉生产婴幼儿奶粉应按原料基粉的生产时间标注,确保消费者了解保质期标识标注。”王景海建议,国家必须监控“洋奶粉”在国奶源的真实制粉日期。
“我们希望中央人民政府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中,将中国奶业纳入国家长远战略。从娃娃抓起,提高全民体质。加大力度全方位的扶持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促进民族乳业健康高速发展。”王景海说。
- 高端白酒市场节前回暖 各大酒企今年困难依然不小
- 白酒巨挺价背后:酒厂和渠道商存利润博弈
- 乳业市场低迷 羊奶或成国内乳业救星
- 2014年中国烟草业税收1万亿
- 乳制品呈现反弹之势 主产区减产引发短期涨价
- 质检总局:洋乳品不合格新西兰占1/7
- 多因素致“倒奶”现象发生 低迷市场亟须破解危局
- 奶价发出上涨信号 国内杀牛倒奶或缓解
- 中国白糖减产成定局 多因素刺激糖价上涨
红沿河二期获批 中国核电正式重启
2015年2月份钢铁PMI有所回升
政府工作报告前瞻:GDP增长7%保证就业 一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