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海康威视遭遇黑天鹅:安全隐患事件或是虚惊一场

2015-3-2 10:38:5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2015年2月27日,国内安防视频龙头企业海康威视遭遇“黑天鹅”,江苏省公安厅下发通知称,该省公关机关使用的海康威视监控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设备已被境外IP地址控制。随后,海康威视连发声明,一方面证实上述情况,一方面表示设备安全问题源于用户未能及时修改初始密码,暂未发现其他安全隐患。问题曝光,市场哗然。

 

  一份内部文件的外泄,引发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黑天鹅”事件。

  当事双方是江苏省公安厅和上市公司海康威视。2月27日,江苏省公安厅发文称,该省公安系统所使用的海康威视监控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作为国内视频监控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向全国多省市的公安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借助安防产业的高度景气,过去9年间,海康威视业绩增加了20多倍。江苏省警方的文件曝光后,外界一度认为,产品安全性受到质疑的海康威视,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有券商甚至称,该事件影响“超乎想象”。

  最后的结果,却有些“打脸”。剧情在两天内就出现了大翻转。2月28日,海康威视回应称,江苏省公安厅所称的“安全隐患”,只不过是江苏省公安系统没有修改设备的初始密码。
  
  “过山车”剧情


  海康威视董秘办一位负责人称,江苏省公安厅所称的“安全隐患”,只是初始密码未改所致,公司产品本身并不存在问题。

  2月27日至28日,两天中,海康威视,这家全球最大的视频监控生产商,突然遭遇了一场危机,而剧情如“过山车”。

  海康威视的危机,由一纸文件的曝光所致。这份由江苏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签发的文件称,江苏省各级公安机关所使用的海康威视监控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设备已被境外IP地址控制”。

  据此,江苏省公安厅指示,各地组织力量,对使用的海康威视设备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在册,并“消除安全漏洞”。

  该文件曝光伊始,舆论大哗。有声音认为,公安机关对监控产品安全性的否认,意味着海康威视被“黑天鹅”事件所袭击。甚至有报道称,该案由国安部门督办。

  “问题不像网上流传的那么大。”事发后,海康威视对媒体表示。2月28日上午,海康威视董秘办一位负责人称,江苏省公安厅所称的“安全隐患”,只是初始密码未改所致,公司产品本身并不存在问题。

  2月27日夜间,海康威视发布了“针对设备安全的说明”。说明称,江苏省公安系统部分在互联网上的海康威视设备,因设备弱口令问题被黑客攻击。这些弱口令包括“123456”、“888888”等初始密码和简单密码。

  “所有暴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设备都会面临黑客攻击的风险。”海康威视称,早在去年3月,公司就已经在官网上提醒用户修改初始密码。

  此份公告,至今可在海康威视官网上查到。其中,海康威视提醒,“未修改初始密码,有可能导致恶意登录”,“请用户立即修改设备出厂默认密码”。

  “不修改初始密码的话,确实存在被攻击的可能。”2月28日,一位曾经代理过海康威视产品的小型经销商对新京报记者称,据他所知,县级以上公安部门都会有负责网络安全的技术人员,“一般的黑客攻击等安全事件,公安部门自己就对付得了”。

  该经销商说,他代理了几家监控产品,从未遇到过客户因为“黑客攻击”等技术问题要求支持的情况,“大部分都是硬件方面的维护或维修”。

  2月28日上午,上述海康威视董秘办的负责人称,江苏省公安厅的文件,只是内部通知,“不小心被传到互联网上才会这样”,同时公司也已经与江苏省方面开始沟通。

  同一天晚些时候,海康威视在其官网上再次发布《致用户书》称,公司已“第一时间与江苏省公安厅沟通”,并且组织了技术团队,帮助江苏各地市进行口令修改等。

  重庆大单曾缩水50亿

  从历史上看,海康威视从警方拿下的最大订单,来自于重庆市公安局:合同总价值77亿元。但两年后,重庆方面调整了建设规划,订单额骤降至20.73亿元。

  位于杭州的海康威视,于2010年登陆深圳中小板。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康威视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后者属国资委全资控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在视频监控领域,海康威视的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占据全球首位。

  今年1月底,海康威视发布的业绩快报称,2014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和46.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37%和52.37%。

  业绩的高速增长,对海康威视而言,已属常态。自2006年至今的9年间,海康威视的业绩始终处于爆发式增长的状态。2006年,其营收和净利润不过7.02亿元和2.07亿元。9年之间,海康威视业绩增幅超过20多倍。

  海康威视把业绩长红的原因,归功于“所处安防行业保持较高的景气度”。2010年的招股书中,海康威视详细列举了一系列的政策利好。比如,2005年开始,公安部力推“平安城市”建设;2006年3月,国务院要求全国歌舞娱乐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等。

  其中,海康威视形容“平安城市”建设的影响是,“蕴藏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海康威视也确实坐收了“平安城市”建设的红利。自称“公安视频建设和应用的先进者和探索者”的海康威视,开发了高清平安城市、平安乡镇、平安社区等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招股说明书披露,2010年之前,海康威视参与过深圳、郑州、青岛等地的“平安城市”建设。上市后,海康威视从未在年报中公布过当年的大客户名单,换以“第一名”、“第二名”等代替。

  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近年来,海康威视又拿下了广西、天津等地森林公安局或消防研究所等客户。最新的一例是在今年1月22日,海康威视与丹阳市公安局签订了合作协议。

  从历史上看,海康威视从警方拿下的最大订单,来自于重庆市公安局。2011年,重庆市公安局以及下属的41个区县公安局,与海康威视签订42个建设合同,合同总价值77亿元。

  据海康威视的介绍,该项目将新建各类镜头8万个,改造各类镜头1.5万个。为此,海康威视还将17.5亿元的超募资金投入了“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重庆时局变动,2013年1月,重庆市政府决定对原项目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去年5月14日,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重庆项目的规模已从77亿元缩水至20.73亿元。

  去年的三季报显示,“重庆市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所使用的超募资金规模,已从原本计划的17.5亿元调整至6.87亿元。截至去年前9个月,该系统累计投入资金为2.8亿元,进度仅为40%。
  
  海康威视呼吁投资者莫慌


  2月27日,在危机刚刚出现时,安信证券一度认为“造成的信息泄露损失和未来潜在的威胁难以估量”。随着事件发展,有投资者觉得应该会“风平浪静”。

  海康威视“安全危机”爆发后,监控等安防产品的回报率也为外界关心。网络上,有人猜测,监控的利润能达到几倍;也有说法是,其利润率并没有如此之高。

  去年半年报显示,海康威视安防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为47.84%。分产品来看的话,后端音视频产品毛利率为53.52%,前端音视频产品毛利率为50.41%。

  一位投资者曾评价海康威视的毛利率说,“令人羡慕”、“堪比苹果”。过去多家券商在写研报时,也把毛利率作为亮点加以阐述。

  纵向对比的话,最近几年,海康威视安防产品的毛利率,呈现下滑态势。年报显示,2011年,其安防产品毛利率为49.81%,此后两年,这一数据分别为49.62%和47.66%。

  2012年的年报中,海康威视分析称,由于安防行业持续竞争,吸引了一些非安防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安防市场中,导致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安防公司太多,竞争太激烈了。”前述经销商说,参与政府工程的投招标时,各家公司的价格都很透明,“赚几倍利润是不可能的,达到30%就已经很不错了”。

  “安全危机”事件对海康威视及其股价的影响,目前众说纷纭。2月27日,安信证券把海康威视事件定义为“严重的信息安全事故”,同时预测“影响深远或超乎想象”。

  安信证券称,此次海康威视大量设备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信息泄露损失和未来潜在的威胁难以估量”。

  但也有投资者认为,此次事件,仅是由密码未修改造成,说明事情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么严重。“近看惊涛骇浪,远看风平浪静。”一位股民在股吧中认为,这次事件过后,“一切还会恢复,原来是啥样还是啥样”。

  “除了江苏以外,目前公司没有接到其他省市的公安系统有类似的反馈。”2月28日,前述海康威视董秘办负责人表示。

  除了股民以外,机构也在密切关注这场风波的影响。去年三季报显示,海康威视的第六大至第十大股东,均为基金。此外,景顺长城基金旗下10只产品均持有海康威视。

  《第一财经日报》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共有72家主力机构持有海康威视,持仓量1.65亿股,占流通股比重达到5.24%。

  近日,海康威视曾喊话投资者,“不要惊慌”。资本市场上,至于这次风波到底是“地雷”还是小插曲,3月2日的股市将给出答案。新京报记者尹聪北京报道

  行业观察

  “安防”企业:“飞”在政策风口上


  平安城市等多项政策推动安防产业快速发展,安防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不俗

  江苏省公安厅的一纸公文,将以提供“安全”的企业推到了舆论漩涡之中:这些企业的产品自身能否“保守秘密”成了热点话题。

  自2005年中国多地启动“平安城市”建设后,中国的安防产业进入了快车道。平安城市建设、城市治安防控、科技强警、3111工程、北京奥运会,成为2006年中国安防市场的主题词,为安防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安防上市公司。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0年,有13家安防产业领域的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在此之前,A股仅有3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安防产业。2014年最后一个月,登陆资本市场的南威软件,同样致力于安防领域。

  在政策蓝海的支持下,我国安防产业已经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而且,这股势头,可能还会继续。

  政策蓝海带动安防产业

  深圳市2006年安装25万个监控摄像机,以每个点平均0.4万计算需要投资10亿元;成都在2006年内投入2.76亿元在五个城区完成图像监控系统“天网”工程建设……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安防企业达到2.5万家。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安防产业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140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3882亿元,行业复合增长率达15.68%。

  安防市场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推动。

  2003年12月,《全国公安机关2003年-2008年科技强警工作规划》正式颁布,部署实施“金盾工程”建设、加强公安科技攻关、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等七个方面共20项科技强警工作,简称“科技强警20条”。2004年8月,公安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通知,确定北京等21个城市,在全国首批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成都成为西部唯一通过评审的示范城。

  科技强警示范城内容覆盖报警、监控、勘察、鉴定交通和应急领域。2006年6月27日,公安部、科技部又启动了以中西部为主的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

  中国公共安全研究院与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发布的《2006年中国安防产业蓝皮书》(简称《蓝皮书》)中,认为中国安防产业于2006年步入快速发展车道。

  《蓝皮书》称,科技强警示范城建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虽然两批示范建设城市只有59个,但2006年,全国事实上已有360多个地方开展了示范市、示范区、示范县的建设。

  “电视监控、防盗报警、生物识别、GPS等安防系统集成和产品在示范城市建设中成为技术防范的重要手段,大量安防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成为安防产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蓝皮书》称。

  来自《蓝皮书》的数据说明了一切:深圳市2006年安装25万个监控摄像机,以每个点平均0.4万计算需要投资10亿元;成都在2006年内投入2.76亿元在五个城区完成图像监控系统“天网”工程建设;上海市决定新安装20多万个摄像机,全面构建社会安防控体系;东莞市从2006年到2007年上半年投资超过50亿元,建成市、镇、村三级视频监控系统。

  200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关于在全国开展平安城市建设的通知》后,为安防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

  平安城市建设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治安管理,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对社会面实施24小时控制的社会治安监控网络城。要求把系统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各级财政拨出了专项资金,保障视频监控系统的需要,建设重点是机场、车站、码头、地铁、公园、广场、公共场所、重要单位以及人员密集场所。

  《蓝皮书》认为,平安城市建设,为安防产业提供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防盗报警、监控系统的建设,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产品、生物识别等;二是各种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如住宅小区监控报警系统解决方案、电子警察系统等。

  此后,我国安防产业步入快车道。

  安防企业密集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0年,有13家安防产业领域的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在此之前,A股仅有3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安防产业。

  在平安城市等政策的带动下,多家安防企业在2008年至2010年间密集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0年,有13家安防产业领域的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在此之前,A股仅有3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安防产业。

  2008年,大立科技登陆A股市场,这家位于浙江的民营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红外热像仪的生产销售,上市时被称为A股第一只正宗安防股。

  当年,还有大华股份、卫士通、鹏博士、川大智胜、科大讯飞等安防企业成功上市。

  2009年,主要从事ATM监控系统及银行数字化网络安防监控系统相关电子设备及系统软件的研发、生产的企业三泰电子也登陆深交所;为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提供包括安防系统在内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赛为智能,也在同一年成功实现上市。

  此次爆出“黑天鹅”事件的海康威视,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

  2014年最后一个月,登陆资本市场的南威软件,同样致力于安防领域。

  据山西证券安防行业研究员张旭的梳理,安防产业主要分为视频监控设备产业链、系统集成产业链、运营服务商三大块。

  视频监控设备产业链涉及前端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图像控制管理、后端存储及监控显示等环节。目前代表上市公司有大华股份、中威电子、迪威视讯等。

  系统集成厂商主要通过采购上游硬件设备集成商的设备,在后端进行集成后完成统一的整机系统交付给客户。主要代表企业如银江股份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安居宝在楼宇对讲方面占有优势地位。

  虽然目前国内的安防企业基本没有将产业链延伸至运营端,但从盈利模式来看,安防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和盈利模式都比安防设备市场更胜一筹,是未来安防企业博弈的重点。

  安防上市公司业绩不俗

  对于安防产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14年,称得上是一个丰收年。多家已公布业绩或发布预报的安防上市公司都报出了“喜讯”。

  获益于政策,过去十年被称为我国安防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度,以安防制造为主营业务型的13家上市公司里,10家的营业收入出现增长,涨幅最高的为高新兴,达到76.86%。

  2月28日,高新兴发布的2014年业绩快报显示,其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37.53%;实现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47.4%。

  主营业务为系统集成与服务的上市公司里面,以汉鼎股份、达实智能为代表的7家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全部实现了增长。其中,除了世纪瑞尔仅增长了2.33%,其余6家都录得两位数的增长。

  对于安防产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14年,同样称得上是一个丰收年。

  已于2月17日发布了2014年年报的卫士通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尤其2013年‘棱镜门’事件曝光后,国家相继成立安全委员会和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并在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维护网络安全,标志着信息安全已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随着更多促进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的政策推出,国内信息安全行业迎来了产业化发展的新机遇。”

  2014年,卫士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4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亿元,较上年增长62.17%。

  前文提到的汉鼎股份在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12%,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6.98%,为8380万元。

  此外,近期政府采购名单大幅增加国产品牌,彰显“政府加强网络安全的意志力和执行力”,也被认为对安防产业未来的一个利好。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452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装修电商行业发展特点及产业链简析

2014年我国装修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197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左右.,在建筑装饰行业(含公共建筑工程装...[详细]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