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我国天然气价改破冰 并轨早于预期

2015-2-28 17:37:0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4月1日起将存量气与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发改委还表示,先行试点放开直供用户门站价格,是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放开气源价格。

 

  国家发改委28日发布通知,决定自4月1日起将天然气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并轨,同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分析认为,价改政策“第三步”落地早于预期,且增量气价格大幅下调,有利于低油价格局下天然气下游利用的拓展。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并推动交易市场建设,引导放开价格的气量进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更显示出国家加快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气价并轨早于预期,推出交易中心显示市场化决心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国内非民用气中的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下调0.44元,存量气每立方米上调0.04元,最终实现价格并轨。由此,自2013年起加以区分的增量气、存量气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此前,按照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三步走”的战略,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6月、2014年8月连续两次调整非民用天然气价格,并计划于2015年最终完成并轨。而此次年初就大幅下调增量气价格,不仅实现了存量气与增量气门站价格的并轨,而且放开直供用户气价,推出了交易中心,引导放开价格气量进入交易中心交易,已经超出了并轨计划,真正实现了天然气价改的破冰。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放开直供用户的价格管制后,国内已经放开价格的天然气将占到全部消费量的40%,市场化程度已显著提高。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跌,燃料油和LPG等天然气替代能源的价格也跟随原油下挫。此次增量气下调0.44元,显示了政府按照市场化取向,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的决心。

  同时,按照价格机制,气价调整是一年一调,调价参考的是过去一年来可替代能源的价格,而此次调价较前一次仅相隔半年,参考可替代能源价格也是去年下半年的价格,调价周期已经缩短。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润宇表示,如果参考上年度可替代能源价格,增量气价格只能下调0.28元,本次下调0.44元确实需要多方博弈。目前实现增量气与存量气的并轨恰逢其时,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精神,在市场化的方向上也实现了2013年制定的目标。

  能源专家、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表示,此次价格并轨及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都是在向市场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天然气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相比于以往通过政治手段定价来讲,有市场规律可依,产业链内的企业也能够根据市场环境来调整经营策略,这一点意义重大。

  ——下游企业迎来“大红包”,市场公平度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生产天然气1279亿立方米,同比上升5.6%;进口天然气578亿立方米,同比上升8.2%;表观消费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这一增速较前两年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天然气的经济性在下降。

  近半年多来,油价大幅下跌对天然气在下游的推广形成了一定的阻力,部分原来的工业用户也开始转向其他替代能源。记者去年在东部地区调研时也发现,天然气在包括陶瓷、金属制品等多个行业的发展正在受到抑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油价下跌,天然气价格在此前两次上调之后,经济性已不显著。

  此次调价之前,增量气与存量气最高门站价相差0.48元。此前市场人士普遍预期,“可能是两边各承担一半,一个上调两毛多,一个下调两毛多”。但从实际出台的政策来看,考虑到近期可替代能源价格的大幅下滑,此次调价更多由增量气的降价来承担,政策对下游的利好显然高于预期。

  据测算,201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120亿立方米,到2014年为180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增量气共有约680亿立方米。据此计算,此次调价将总共向下游消费端释放超过250亿元的价格红利。当然,部分地区可能前两次价格调整不到位,本次的降幅可能远小于平均幅度。

  此次价格调整,最大的获利方是产业链下游,将显著有利于天然气下游消费的拓展推广,改变因原油下跌带来的天然气“逆替代”局面。特别是对于使用增量气的用户,包括LNG和CNG加气站、城市燃气、工业用气、燃气发电等行业的新进入者将是重要利好。而增量气与存量气并轨后,下游用户的成本价格将趋同,市场公平度将显著提升。

  同时,直供用户门站价格的放开,也将显著利好下游大用户提升在市场交易中的话语权。特别是去年以来天然气供需趋紧的局面有所缓解,放开价格将有利于直供用户价格回归市场化,按照供需关系来决定价格。

  ——市场化下一步,哪些坚冰仍待攻破?

  天然气市场化下一步如何推进?还有哪些坚冰待破?分析人士认为,下一步的重点将是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如何真正实现管道等基础设施的第三方公平准入,如何在上游领域形成竞争,如何建立起上下游积极参与的交易市场等。

  韩晓平认为,目前国际天然气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对我国来讲是很好的机会,但国内LNG接收站目前利用率并不高,主要还是第三方开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认为,要形成真正的市场化格局,首先要有公平开放的储运基础设施,同时上游也需要打破目前的垄断格局,真正引入竞争,而此次试点放开直供用户价格管制,也是希望借此倒逼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1月初刚刚获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在天然气市场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引导此次放开价格管制的直供用户气量进入该交易中心交易,逐步形成中国天然气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国家将加快推动中国主导的天然气定价基准的建设。

  长期以来,亚洲地区都缺少天然气定价基准,中国、日本、韩国都是全球天然气消费大国,但大量进口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定价都参考可替代能源或欧美天然气价格基准。相比之下,中国拥有国产气、中亚进口气、海上进口液化天然气等丰富的来源,未来还将接入俄罗斯进口气,同时下游消费群体也日趋多元化,更具备成为亚洲地区天然气交易中心与定价中心的实力。

 

返回产业信息研究网首页>>

责任编辑:S575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装修电商行业发展特点及产业链简析

2014年我国装修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197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左右.,在建筑装饰行业(含公共建筑工程装...[详细]

2015年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及格局展

一、全球互联网经济规模预测2010年,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3万亿美元左右。如果该数字短短几年之内就增长到4.2...[详细]

2015年智慧农业规模预测及发展对策

一、智慧农业概况“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详细]

全球及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与发展状况

一、全球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3D打印市场高速发展,个人3D打印市场也已开启...[详细]

中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国内聚氨酯防水涂料需求分析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普遍存在,建筑防水成为建筑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建筑趋向高...[详细]

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及影响因

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详细]

关于我们
网站介绍 公司文化 核心优势 主营业务 调研网络 精准数据 联系我们
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 专题报告 定制报告 报告介绍 报告价值 研究团队 研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报告 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 资金申请 能评报告 稳评报告 典型案例
商业计划书
融资计划投融指南 格式模板 编撰要点 特色服务 服务优势 经典案例
咨询服务
商业策划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上市咨询 产业规划 策划咨询 管理咨询
客户服务
服务承诺 订购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成功案例 在线反馈 帮助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874984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传真:0755-28749841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13923420831 广告合作:0755-25151558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