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内外承压:经济数据创新低 定向调控将发力
2014-9-15 9:12:2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上周末(9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有些令人吃惊。
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较7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创下六年新低。
民生证券分析师管清友认为,这一方面缘于去年同期高基数,另一方面缘于经济内生下行压力较大。经济继续受房地产下滑等因素拖累。虽然外需略有改善,但仍不足以拉动经济。
经济数据超预期下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不足7%,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新低,与之密切相关的发电量年内首次同比下跌。
分三大门类看,8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制造业增长8.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6%。
工业增加值与GDP增速呈现正向对应关系,月初两大制造业PMI数据均环比下跌,而9月11日发布的物价数据中,PPI跌幅再度扩大同样印证中国工业经济低迷,通缩压力来袭。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均显疲态,2014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578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这也创下今年以来的最大跌幅。消费增速为11.9%,低于已经保持3个月的12%以上的增速,回归至4月份的增长水平。
管清友分析说,地产销售相关消费家电、家具和建筑装潢材料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若房地产销售无明显改观,该项消费的放缓仍会继续。汽车消费回落,与居民部门短期贷款表现疲软一致,反映居民消费借贷意愿不强。
以汽车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高潮有渐回下风的趋势,升级换挡新动力还并未完全明确,这也反作用至工业品生产领域。
中国经济内外承压
国家统计局专家郭同欣说,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既有世界经济复苏乍暖还寒、国外需求不振的原因,也受基数、气候等特殊因素的影响,还包括国内房地产调整效应累积增加、企业主动调结构转方式的结果。
时至年中,世界经济复苏脚步再次放慢,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工业出口,内需问题则更大。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2%,增速较1~7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导致8月份相关行业生产大幅回落。
从直接相关行业来看,8月份载货汽车产量同比大幅下降,粗钢、水泥产量低增长,平板玻璃产量下降。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还提到,今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不旺,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长较快的累积效应逐渐显现。库存的继续快速增加难以为继,必然导致企业控制库存、减少生产。
江源介绍说,无论是库存增量还是库存与销售增速差均为近几年之最。这也是很多产业整体价格处于下降通道的重要原因,厂家都希望以降价促销来缓解库存压力。
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
月度6.9%的经济增速不免有些令人担心。
一位不愿具名的官方智库经济学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这只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全口径工业增速还要考虑到经营更加困难的小微企业,数据估计会再低一个百分点,并且,一般来说,工业增加值增速还要高于GDP增速。
管清友分析说,过去的政策托底延缓了产能出清,过剩产能挤压了新经济生存空间,导致经济结构虽有所改善,但新增长点很难大规模形成。对于经济和市场来说,“痛”过之后才会好。
宏观调控将会怎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仍将在保持定力的同时有所作为,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一方面靠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促进实体经济、新兴产业发展。
就货币政策而言,他说,中国政府会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定总量的同时,进行结构性调控、定向调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前述不愿具名经济学家也表示,现在宏观调控的根本着眼点肯定是质量,针对短期经济波动也要兼顾,这是一个节奏把握问题,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包括棚户区改造在内的一些投资屡屡被决策层关注,应该会逐步发力,托住这个底。
内地8月数据创新低面临四万亿以来最严峻局面
“6.9%!”如果在这个数据前面加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这样的定语,那么业内人士的惊呼也就不足为怪了。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新低。专家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注:自中国政府2008年推出刺激经济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以来,中国经济从未像这样多个指标示警,跌回金融危机深重时水平。)
宏观数据频泼冷水
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比7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来自WIND金融数据终端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是本世纪我国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速第5次跌破7%,前期低点是金融危机中的2008年11月和12月,分别为5.4%和5.7%。此外,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6.5%,比1-7月回落0.5个百分点,延续了近两年稳步下行的趋势。
数据一出,即有宏观经济研究人员使用“惊叹号”表达震惊。但是说意外,或许也并不意外。
此前的9月12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8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9574亿元,尽管比“断崖式”下跌的7月增加6837亿元,但比去年同期仍减少6267亿元;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告8月份CPI涨幅回落至2%,远低于市场预期,创下近4个月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8月的PMI环比出现0.6个百分点的下降,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则下跌到50,创下2009年5月以来的新低,进口同比下降2.4%,内需“吃紧”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进入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频泼冷水,投资放缓、内需低迷几成市场共识。国家统计局专家郭同欣认为,世界经济乍暖还寒、国内房地产行业调整、企业主动转型调结构,是造成数据波动的主要原因。
8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比上年同期低1.5摄氏度,偏低的气温使企业用电需求减少,电力、热力、煤炭开采等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仅这一项,就拉低8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0.32个百分点。
在经历过去数年的高速增长后,汽车、电子行业开始回归“新常态”。数据显示,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等行业增速均出现显著下滑,其中8月份轿车产量仅增长0.7%,几乎进入“微增长”区间。这一因素,也在8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骤降”中贡献了0.31个百分点。
此外,房地产的调整造成上下游的波动,对于经济数据也产生显著影响。
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看中国经济要“看全局”
在近日召开的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指出:“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近日表示,虽然经济增速会放缓,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我国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中低速增长的转型阶段,一些原来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将会在这一时期集中暴露。
如今,调结构、促转型,正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产业的重整,正是微观实体领域轰轰烈烈的现实动态。
来自WIND金融数据终端的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今,全国已累计完成并购交易总额6950亿余元,已超过2013年全年的交易完成额。A股上市公司并购之风依旧盛行,数百家上市公司同时停牌的盛况持续上演。
尽管经济数据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我国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消费增长总体稳健,支撑经济稳定运行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 李克强谈中国经济新常态 外企触动最深
- 杨凯生: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太依赖贷款
- 李总理达沃斯讲话释放三大信号(附对话实录)
- 跨境铁路成丝路新重点 市场或再掀新疆区域炒作热
- 8月服务业强势复苏 经济转型渐入佳境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2月底出规划
- 8月经济运行平稳态势未变 短期波动须关注
- 专家: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
- 全国超70个县市取消GDP考核
中石化混改引资名单敲定 销售公司未来将上市
2014年1-7月河北省电光源产量数据统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