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连续三年下跌 去产能为重中之重
2014-8-19 9:43:3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价格连续三年下跌
2013年,全球市场上的大宗商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3年追踪22种在美国和伦敦交易的大宗商品的道琼斯-瑞银商品指数累计下跌9.6%,为连续第三年下跌。
2014年,发达经济体复苏之路依然复杂,新兴经济体面临更多挑战。多数大宗商品供应相对充裕,需求略有增长,预计价格受复苏态势的影响会有所上涨,但幅度不大。上半年,衡量22种原材料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数上涨7.1%,特别是6月中下旬,大宗工业品逐渐呈现轮动上涨的势头,并出现了集体暴涨。但是,全球持续宽松的政策导致泡沫破灭和通胀风险,以及低利率和低波动率并存,全球金融市场风险事件正在聚集。
有分析认为,目前得出工业品反弹就意味着已经触底这个结论尚早。因为去产能还没有完成,工业品反弹只是阶段性的,中长周期的熊市格局尚难以打破,反弹后又面临产能复苏和再次去库存的打压。
市场平衡弱势分化
2013年以来,大宗商品的价格一路下跌,而2014年仍然难有起色,将呈现平衡中弱势分化的格局。
首先,2014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在经济复苏的早期阶段,权益类产品是相对较好的投资标的。同时,全球通胀水平仍温和可控。此外,页岩气等全球新能源的开发对传统石油能源产生冲击。页岩气的蓬勃发展使得美国原油和天然气产量激增,预计将有助于抑制全球能源价格,给大宗商品及煤炭和汽油等相关产品的价格带来压力。
不过,2014年美联储已经正式开启QE(量化宽松)退出,伴随美国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美元趋势性走强已经奠定,大宗商品市场可能会更加一蹶不振。尽管世界经济延续温和复苏,但格局却在悄然发生变化。2014年,美国、日本、欧元区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加快,平均增长率有望达到2%以上。而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则基本与2013年持平,发达经济体将取代新兴经济体,重新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上述变化均会影响到大宗商品价格。由于原材料的主要需求方是我国而非欧美,因此今年以工业品为首的大宗商品仍将难有起色。
工业品价格负增长
有分析指出,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受新兴国家的投资影响。由于长期以来大宗商品需求主要来源于新兴市场,产能过剩、经济增速下行引发的需求不振,将直接影响到国际市场上工业金属价格。其中,大宗商品去金融化后主要受到产业因素影响,而需求不振导致大宗商品持续走低,但未来走低的空间不大。目前,新兴国家经济放缓会对大宗商品起到抑制作用,大宗商品仍处于熊市末期。
我国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一方面,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当中,有的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另一方面,尽管产能呈现大面积过剩,但过剩行业的投资仍在增长,且大部分为现有水平的重复投资,新的中低端产能继续积累,必将导致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
下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会有重大变化,宏观经济景气度将呈单边上升趋势。对于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业内人士认为稳仍为主基调,但稳并不意味着市场供需平衡、价格稳定,而是大势稳,不会有太大变局,但仍处于下行通道,即工业品价格仍将保持负增长态势。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认为,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将一波三折:一波即2014年的下跌第二浪不可避免;三折指的是市场不会是单边走势,或先上行再下跌继而又是一轮调整跟着下跌,总体呈“M”或“N”型。
- 南京楼市营销新招频出 低开不断地王盘也促销
- 房地产开发商尝试多种形式合作开发项目
- LED照明市场需求旺盛 整合并购呈多元化
- 中国品牌车企危机四伏 单打独斗不如分享合作
- 四种基本药物定点生产正式启动
- 机械工业创新行业管理 有力支撑由大变强
- 出口童鞋“六价铬”超标 企业应严把质量关
- 严重缺水地区应谨慎发展煤制气产业
- 聚氨酯防水涂料孕育新技术 降低成本成关键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