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服装品牌陷关店潮:班尼路388家……
2014-8-19 9:12:5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根据拥有班尼路品牌的德永佳集团发布的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营收98.6亿港元,同比下滑12.4%;净利润为6.68亿港元,下滑9%。
在中国内地,班尼路的门店数量从上一财年的3820家缩减了388家,至3432家。中国港澳地区店铺数字也是大幅下降。
班尼路表示,零售业务继续受压于中国疲弱的消费情绪。由于更多的国际品牌在中国扩张,令业务竞争激烈。同时,许多本地竞争者继续大幅降价。
艾格今年上半年内地关店88家
法国服装零售商艾格集团近日发布截至6月30日的二季度经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财年,其实现营收5.98亿欧元,同比下滑1.6%。其中欧洲市场同比增长4.8%至4.117亿欧元,中国市场却拖了后腿,同比大幅下滑6.1%至仅1.868亿欧元。
根据财报,上半年艾格在中国内地关闭88家门店,比2012年高峰时期减少了275家。为提升业绩,艾格将针对欧洲市场推出彩妆系列,这种大跨界转型营销模式业内并不看好。
佐丹奴今年一季度内地关店54家
佐丹奴201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3.8亿元,同比下滑9%,其中中国内地销售额同比减少11%。
在今年第一季度,佐丹奴全球总共关闭了75家门店,其中在中国内地关闭了54家门店。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二季度至今,内地市场的销售额均呈下滑趋势。对此,佐丹奴公告指出,一方面,中国内地的消费持续疲软且产品过剩;另一方面,佐丹奴正在中国内地实施品牌大幅重新定位计划,同时关闭了形象不佳的门店。
真维斯去年全年内地关店253家
根据真维斯所属的旭日集团2013年财报,集团2013年零售总额为60.78亿港元,同比下降4.06%;其中中国零售总额下滑幅度最大,从49.59亿港元下滑至46.82亿港元,减少5.59%。
对此,真维斯表示,中央严打官场及国企贪腐奢侈之风,使高端消费场所变得冷清,贵重的时节礼品也告滞销,连带整个零售市道亦受影响。报告期内,真维斯主要策略是以薄利多销来解决经营成本及库存日益上升等问题,为使存货能保持在健康水平,不得不减价促销,因此公司净利润受损。
截至去年底,中国内地店铺缩减253家,其中关闭直营店194家。
Esprit去年全年内地关店38家
香港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拥有Esprit和edc品牌,根据其截至今年3月31日为止的2013/2014年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在该财年内的前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跌7%。
截至2013年12月31日,香港思捷环球控股直接管理的零售店铺为963家,而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其店铺有1060家,全球共关闭了97家门店,其中中国内地关闭38家门店。
反差国际大牌不断加速扩张
美邦、班尼路等品牌日渐没落并不断关闭门店之际,拥有优衣库的亚太地区最大服饰零售巨头迅销集团却加速在华发展。2013年9月,优衣库在上海开出了全球最大的旗舰店。今年3月,迅销集团通过预托证券,以介绍上市形式在港交所主板进行第二上市,不发行新股不募资。迅销集团还表示,每年在中国内地及港台市场新设约80至100间门店。
业绩方面,优衣库201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1250亿日元(约人民币75.75亿元),营收和营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超过6成。
再看看来自瑞典的连锁服饰店、国际时装零售连锁巨头H&M,其于2007年率先进入上海,2009年4月在前门大街开出北京首家旗舰店,2013年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达到66.55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4.0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球“快时尚”风向标的国际巨头,ZARA、H&M、GAP等品牌历年却在中国屡陷质量门,作为工商、质检部门黑名单上的常客,有媒体不完全统计,ZARA自2006年入华以来,至今至少15次登上质量黑榜,单是今年3月份就已经被两度点名。而就在本月初,北京工商局也发布消息,包括H&M女式休闲裤在内的7批服装不合格。抽检不合格产品涉及无印良品、H&M、VEROMODA、ZARA这些“快时尚”品牌。
然而,这些质量问题并未阻挡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脚步。这些国际大牌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开店,数据显示,2013年H&M、优衣库、GAP、ZARA的新开店数分别为60家、77家、34家和20家。
其实,美邦目前面临的困境只是众多老牌休闲时尚品牌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班尼路、真维斯、佐丹奴、Esprit等,同样如此。
分析老牌休闲品牌的硬伤不重研发难去库存
“美邦、班尼路、佐丹奴等只能算是休闲品牌,算不上快时尚品牌”,知名服装行业专家马岗认为,这些品牌只不过朝着快时尚的方向在走,但与H&M、ZARA等还有很大差距。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美邦所谓的“快时尚”,只是其在委托生产和铺货上做到了快,但在追逐快时尚的拥趸们所热衷的流行前沿、紧贴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快速更换样式设计等方面,美邦却因国内服装企业的固有传统而并未快得彻底、时尚得领先。
“不仅仅服装业,国内一些时尚企业,大多不重视市场潜在需求的挖掘和分析,不重视技术或设计的研发投入,往往是凭对市场货品的畅销程度来决定自家的生产计划。依据这个逻辑发展,企业永远是跟在市场变化的后面,结果只能是走下坡路。”沈萌表示,另一方面在分工合作、委托生产的模式下,委托方每次必须采购数量不菲的货品,可同时,中国休闲时尚企业通常仅仅局限在国内,因此大量货品全部需要在国内市场消化,但其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的需求会经常性快速变化,如果不能短时间内销售掉所有订单货品,势必造成巨大的库存。
“包括美特斯邦威等国内休闲时尚企业,现在的困境恰恰是因为巨大的库存损失所引发。”沈萌说。
- 日本12家零部件企业集体沉默未降价(名单)
- 10个城市尚未取消或者松绑限购
- 四大豫煤集团陷落 河南煤炭正面临巨大挑战
- 新一轮棚改提速 上半年中央财政棚改支出419亿
- 缓解企业融资贵分工图亮相 直接融资亟待发力
- 用电量数据印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 国内有机食品有名无实 价高质低
- 冰箱企业销售不振 两极分化加大
- 86家大中型钢企负债超3万亿 产能泡沫越吹越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