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稀土屡禁不止被指是“官商勾结”在作祟
2014-8-14 9:52:1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对记者称,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稀土中,估计来源不明、非生产指令性计划外的黑稀土已经超过一半以上。
“一些人估计,目前中国国内非法生产的稀土产品总量,可能有三四万吨,甚至可能跟合法产品的产量差不多。”一家大型稀土企业的负责人忧心忡忡地说。
一位稀土业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勾勒了黑稀土“洗白”过程,大量低价流入黑稀土通过冶炼分离厂制成氧化物,再由贸易商收购,开具增值税发票,让其身份慢慢合法化,然后倒手再卖给下游加工企业。
上述人士对记者说,上半年以来,市场低迷使稀土价格非常低,如果按照目前的资源税来征收,稀土每吨都要亏2万块钱以上,相反“不带票”的稀土采购价格低,无论开采环节和中游的冶炼分离都可以轻松获得可观的利润,而对于下游企业而言,一方面充足的供应量,另一方面成本也可以节省很大一截。
“实际上目前参与购买黑稀土的企业数量,远远比官方知道的多,而在亏损压力下,很多正规的稀土企业也开始偷偷采购一些“被洗白”的黑稀土。记者了解到,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稀土从上游到下游的企业普遍面临“吃不饱”的问题,闲置的产能也就成了消化非法开采的稀土矿的最好渠道。
在贾银松看来,黑稀土猖獗除企业受利益驱动外,更为重要的是“官商勾结”。“在去年江西赣州市安远县案件的处置中,县委书记、管工业的常委和副县长兼公安局长都被查处,进行了刑事判决。这件事的启示是黑色利益链的背后是官商勾结,因为南方矿的开采在深山老林里,不法分子从注液到回收,最快也得耗时两个月,一系列配套,没有当地官员的配合,这个事干不成。”贾银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稀土产品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稀土产品价格下降,而黑色利益链又是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贾银松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非法盗采、无计划生产时有发生,而且形成了集开采、生产、流通、走私为主体的黑色利益链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导致稀土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另外,稀土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导致对稀土开采、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治理面临障碍,难以治本。
“和2012年6月前后出现的最近一次价格高峰相比,去年许多稀土产品的价格下跌了近70%,而且低迷至今。”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说,“一些稀土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是导致稀土市场低迷的重要因素。”
贾银松告诉记者,为了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督促地方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稀土监管下一步还将加大干部问责力度,对有关部门和干部监管责任不落实、官商勾结和违规审批项目等行为进行问责。
- 今年上半年25家重点钢企亏77亿
- 宏观经济企稳回升 焦炭期价一度小幅上行
-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 棉价进入下行通道
- 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将出台
- 中国航运保险占全球市场份额1%
- 中国欲填补欧美空缺 将向俄罗斯出口果蔬
- 欧盟拟对中国光伏提反规避调查申请
- 中国稀土材料应在“终端产业”有建树
- 8月北京二手房市场遇“开门冷”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