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新三板大扩容是福还是祸?
2014-8-12 16:53:3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增长规模迅速扩大,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渠道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同时,因传统金融机构热衷于优先给予大型国企等发放贷款,待大型国企及知名上市公司获取贷款后,鲜有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中获取低廉的贷款资金。
此外,以股市、债市为主的直接融资渠道也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准入。以股市为例,其中,主板市场的上市要求偏高,不仅要求企业发行前三年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人民币、发行前三年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超过5000万人民币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而且还必须满足上市股份公司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等条件。至于创业板市场,其上市条件也具有一定的门槛。其中,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且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等条件也限制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准入。
当前,正处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敏感时点。而“两多两少”正属于当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所谓“两多两少”,即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近几年,管理层多次强调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通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一方面,加快推进股市发行核准制向发行注册制的过渡,不以持续盈利能力为审核标准,大幅降低企业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加快新三板等市场的扩容节奏,并逐步推进做市商制度,进而激活新三板市场。
最近两年,新三板市场的扩容节奏明显加快。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布的数据显示,近期新三板挂牌企业将超过1100家,其中包括近900家已挂牌企业和200多家已同意挂牌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三板的扩容加速,不仅对其挂牌准入不设财务门槛等指标,而且还将原有的范围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由此可见,新三板市场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对部分利润亏损,却具备高成长预期的中小企业而言,他们急需解决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至此,新三板不设财务门槛等限制,无疑为这类企业创造了条件。
过去十年,是互联网及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的关键时期。然而,因其无法满足国内上市的准入门槛,或者无法借助其他渠道获取发展的资金,最终大多数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转移至海外市场。十年之后,这些曾经不被看好的企业却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发展培育具备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成为国家未来的重点工作之一。而新三板的大扩容及后期转板制度、做市商制度的落实也是国家的战略性布局。
显然,就上文的分析而言,新三板的大扩容属于国家的长远性战略工作,也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创造了条件。
然而,回归现实,新三板大扩容却会令A股长期承压。
首先,新三板市场的规模持续增长,累计融资量呈现出倍数式增长。
根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新三板2013年全年共有48家公司定向发行股票融资,累计发行2.64亿股,累计融资7.7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1600余万元。然而,到了2014年,这一融资规模却大幅飙升。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30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811家,总股本280亿股,比2013年末分别增长128%、188%。2014年上半年,股票发行融资余额52亿元,较2013年全年融资金额高出5倍以上。
不可否认,新三板成立之初,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可以忽略。不过,随着新三板扩容速度的加快,新三板对A股市场的冲击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
再者,在转板制度及做市商制度的诱惑下,必然会大幅提升新三板市场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分流A股资金的目的。
据悉,今年8月1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公布十条措施提出要完善创业板制度,在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进一步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此举将会激发市场参与新三板的热情,同时赢得部分为博取转板预期利润的机构投资者。
除此以外,做市商制度的推行将会进一步激发机构投资者参与新三板的热情。
过去,因市场对新三板的认识不大清晰、且挂牌企业多为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至此,新三板的交投非常冷清。同时,因券商在新三板上仅能获取一定的挂牌推荐业务收入,券商的参与积极性也大大减退。
有消息称,做市系统将于8月25日上线,且随后的基础制度建设也将逐步完善。因此,在做市商制度预期下,新三板交投将得到激活,机构投资者可参与的机会也将明显增多。而券商也可以从中获取买卖差价利润,提升参与积极性。于是,在新三板交投得到激活的同时,却对A股市场形成一定的负面性冲击。
综上所述,笔者郭施亮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新三板大扩容符合国家的战略性布局,也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创造了条件。不过,随着新三板转板制度及做市商制度的逐步落实,新三板大扩容长期冲击A股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 易宪容:中国股市投资机会真的来了吗?
- 徽湖:解读95%巡视省发现地产腐败
- 徐明天:任志强难逃操纵高房价的惩罚吗?
- 不执着:余额宝究竟该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 易宪容:地方政府救楼市为何没有效果?
- 徐斌:资产泡沫是全球性现象
- 宋志平:今年水泥行业集中度或破60%
- 张长富:钢材市场供求矛盾依然严峻
- 李瑞峰: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