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未见起色
事实上,面对奢侈品消费增长持续放缓的市场环境,各大奢侈品牌皆努力调整步伐。
泰格豪雅自去年12月起,由LVMH集团的钟表企业负责人Biver接管。为推动恢复销售策略,Biver进行了一次内部人员大改动,更换过半高层管理人员。除此之外,泰格豪雅从今年3月起动作频频,接连签下多位90后品牌大使,还与Google和英特尔联手,准备对智能腕表市场发起进攻,更在价格上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调低产品售价———英国降价7%,中国内地和美国降价8%,中国香港降幅更达到13%。
打开降价这一潘多拉魔盒的品牌,当然不只泰格豪雅。Chanel、Prada、Dior、Cartier、百达翡丽都纷纷调价以挽救困局,Gucci则选择打折清货。
但是降价与促销带来的短暂繁荣,并不能掩盖奢侈品牌在亚太市场(尤其香港地区)的业绩危机。在各大奢侈品牌发布的上半年财报中,迷雾不散的香港市场和亚太市场导致品牌利润大缩水。Burberry香港市场销售额是两位数字的百分比下降;瑞士钟表巨头斯沃琪集团手表出口香港需求锐减,跌幅最高达34%;在港上市的Prada暴跌,降至3年来的冰点。连香港本土珠宝业的四大天王,都业绩齐跌,而将销售期待寄望于中国内地市场。
铺租高企大负担
在香港零售业态不见起色的同时,香港租金高企已成为奢侈品牌的巨大负担,奢侈品集团不得不就租金问题与业主进行重新谈判。
由于未来一段时间无法看到市场情况有好转或稳定的可能性,奢侈品牌要求减租很正常。据香港当地媒体报道,旗下包括Gucci、SaintLaurent、BottegaVeneta等奢侈品牌的法国开云集团,已开始与业主谈判,如果店铺不获减租,公司或考虑关闭部分门店。另一法国奢侈品巨头、旗下包括LouisVuitton、Dior、Fendi等品牌的LVMH集团,同样对香港租金感到不安,LVMH财务总监透露,已经与业主进行多轮谈判,现阶段难言能获减租。
但有香港地产分析人士认为,奢侈品品牌仍希望保留铺位作为策略性据点,而商场有能力吸引人流,故租金抗跌能力较强,业主未必就范。在业态持续低迷与租金持续高企的双重夹击中,香港作为亚洲奢侈品中心的护城墙岌岌可危。
失奢侈品中心地位?
汇丰银行分析师此前针对香港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已经指出,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心中,香港正在失去奢侈品中心的地位,并预言在接下来几年内,香港将面临一系列奢侈品门店的关闭。
香港零售业态持续疲软,主要是由于中国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以及香港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出境游成为奢侈品购买的重要方式,对于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而言,香港作为购物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日本、法国、韩国的购物旅行能够带给他们更加新鲜的购物体验。
加之,欧元贬值让中国消费者更加倾向于以欧元购物,获得更客观的价差优惠。因此,中国内地到香港旅游的游客人数锐减,导致香港零售商遭遇重创,首当其冲的便是奢侈品零售。
- COACH:连续8季营收下滑 中国区增速显著放
- 优衣库:再牵手迪士尼 7-Eleven门店或将
- 优衣库闪离京东 棋退一步或为把控渠道
- 爱马仕:被曝活取鳄鱼皮制包 遭动保组织抗议
- Prada加入奢侈品降价大军 涉及大概80%的
- 无印良品:中国定价比产地贵1倍 下月起大幅降价
- 凡客挣扎:急速瘦身 重拾帆布鞋
- 李宁扭亏难关:公司内部存在严重官僚气息
- 优衣库:京东官方旗舰店因电商业务调整 今日关店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