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将于本周公布7月CPI数据。多家机构预计,7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6%左右,全年物价涨幅超过目标值的可能性不大,猪肉价格的周期性上涨暂不会导致货币政策收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等人认为,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周频农产品价格指数,7月前三周食品价格整体上升,其中蛋类、禽类、水产品类食品价格小幅下跌,蔬菜类价格环比显著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农副产品数据,经初步测算,7月中、上旬主要食品价格环比上涨、下降、持平的种类分别占比43%、37%、20%;肉类、蔬菜类食品价格环比上升幅度大,猪后腿肉和五花肉环比涨幅达9.53%、8.99%;黄瓜、油菜、西红柿、豆角环比涨幅分别13.32%、4.54%、4.57%、4.76%;鸡肉、鸭肉、鱼类等价格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预计7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为0.05%—0.35%,同比涨幅为2%—2.4%。非食品价格保持稳中有升,同比涨幅在1.1%—1.2%左右。此外,7月CPI翘尾因素为0.74%,比上月下降0.05个百分点,为年内较高值。由于食品占CPI比重约为三分之一,综合判断,7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3%—1.8%之间,取中值为1.6%。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预计,7月CPI同比增速约为1.6%,波动范围为1.5%-1.7%。下半年翘尾水平将小幅上行,食品及非食品价格将处于正常波动范围。下半年可能影响价格因素的是猪肉价格,预计到年末生猪价格将超过上一轮猪周期高点。假设生猪价格达到25元/公斤,即仍有40%-50%的涨幅,约带动CPI上行约1.95个百分点。单一品种上涨并不能引起物价失衡,由于现阶段总体需求不足,经济处于寻底阶段,不应过分担忧猪肉价格上涨带动整体物价上涨。但如果猪肉价格集中在四季度上涨,并且与蔬菜上涨周期重合,那么四季度单月尤其是12月CPI同比涨幅超过2%的可能性加大。
对于猪肉价格的周期性上涨是否会抑制货币政策的放松甚至导致货币政策收紧,中金公司研究部固定收益组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货币政策评估通胀风险不是简单地看某个商品的涨跌幅,也不是简单地看某个月的CPI高低,而是综合全面地看通胀压力。
以往央行在通胀上升周期中开始紧缩,都是因为M2增速持续高于目标值以及CPI的移动平均值超过目标值。目前来看,M2仍低于12%的目标值,下半年信贷需求进一步放缓可能导致M2逐步回落,而CPI即使在今年底至明年初上升至高位,全年平均涨幅也只有1.6%-1.7%,仍明显低于3%的目标值。即使以6个月的移动平均水平来衡量,明年一季度CPI在高位时涨幅也仅达2.5%左右,仍不会触及3%的目标值。
因此,猪肉价格推动的CPI变化不会构成货币政策紧缩的诱因。况且,如果更全面地评估目前的通胀水平,PPI仍处于深度负值当中,工业品是全面性通缩,CPI和PPI的平均值处于历史低位,即使明年初回升也仍明显低于历史均值。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政策更没有理由因为CPI的上升而放弃放松甚至收紧。
汇丰银行刚刚公布的最新报告称,不必因为最近中国猪肉价格的上涨而担心其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造成整体影响。汇丰经济学家认为,即便猪肉价格像2011年那样飙升,到今年年底,CPI仍将位于2.1%,今年全年平均水平将在1.5%。这将远远低于中国政府为今年设定的“3%左右”的通胀目标。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今年猪肉价格重新上涨只会对CPI造成短期微弱影响。由于基础价格疲弱的压力以及经济活动低迷,政策制定者应对继续实施宽松政策感到安心。
俞平康也认为,预计猪肉价格对CPI的拉动在2016年1-3月份会达到1.5个百分点左右,那时候可能形成一个CPI的阶段性高点。这意味着7-12月份货币政策仍然可以保持一个宽松的政策取向。
姜超则认为,管理层近期表态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合理的流动性。而我们预测年末CPI将升至2%左右,意味着当前2%的存款基准利率难以进一步下调,因此,货币政策松紧两难,当然或难如上半年宽松。
- 2015年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9
- 各省财政收入增速解读:四地负增长 西藏增23%
- 广东年均工资:从事金融的收入是做农活的4.4倍
- 27省份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出炉 上海居首位
- 上半年24省份GDP普遍提速 稳增长下半场仍靠
- 24省份上半年GDP提速 稳增长下半场仍靠基建
- 人社部:二季度末中国城市登记失业率为4.04%
- 22地上半年GDP增速出炉:21省跑赢全国 重
- 22省份公布上半年GDP数据 21省增速跑赢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