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改破冰:为天然气市场化做好初期准备
2015-3-2 9:25:1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日前,国家发改革委发布“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自4月1日起将存量气和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全面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同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
《通知》指出,按照现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将各省份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提高0.04元,实现价格并轨。同时,放开直供用户(化肥企业除外)用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安迅思分析师黄庆认为,国家将通过实现增量气和存量气的并轨,并通过试点放开直供用户门站价格,为实现天然气价格的全面市场化跨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为天然气的市场化做好了初期准备。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放开气源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
近年来,国家始终按照市场化的方向,不断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陆续放开了海上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出厂价格和液化天然气(LNG)气源价格。价格放开后,对调动企业生产和进口积极性,释放非常规天然气产能,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天然气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天然气价格将形成市场化的定价规律,主要依托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来实现天然气的市场化价改,政府未来会逐步放开价格的管控权,实现上下游的市场交易,只对管输费进行一定的制定和管控,而在此轮价改通知中,就提出了‘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概念。”黄庆表示。
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天然气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共轨的趋势是此前市场预期中的,但是通过大幅下调增量气价格、微上调存量气价格的这种方式,超出市场预期。
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之前拟定为“三步走”战略。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实施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将非居民用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400元;2015年下半年为最后一步,市场此前预期存量气价格将继续上调,上调的幅度同样为0.4元/立方米,到时候存量气将与增量气价格一致,实现与市场接轨。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王皓浩介绍,此次天然气门站存量气价格下调向增量气并轨的最主要原因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遭到腰斩,在此形势下,国内可替代产品燃料油和LPG价格受影响也大幅走跌,因此天然气价格也迎来了价改以来的首次下调。
市场分析人士预计,通过新一轮价改,市场的投资方向和行业的发展或将受到一定影响。黄庆表示,未来中国天然气市场的投资主体或更加多元化,投资机会将更加多样化。一方面,本轮价改鼓励更多的上游投资主体进入,其中包括海上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和煤制气;另一方面,此轮价改的落地,对于天然气工业、发电、车船交通等新增用户都将形成一定的利好。
兴业证券也认为,《通知》对LNG汽车产业链条的影响是中性更偏利好,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终端LNG车用价格或将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利于LNG汽车推广。
非居民气价理顺后,居民气价怎么改?直供用户议价能力有多大?天然气价格改革能否打破垄断格局?
居民气价怎么改?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对居民生活和价格总水平没有直接影响。
“改革把握了油价下跌这一有利的时间窗口,使得价格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发展改革委宏观院研究员姜润宇说,此次非居民用存量气和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后,存量气全年提价总额和增量气降价总额基本相当,社会负担总体持平。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仅为6%左右,且下游多数用气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通过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非居民用气价格调整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可能性较小。
今年底全面建立的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会不会增加居民生活负担?改革后,居民用气分为三档。第一档用气量按覆盖区域内80%居民家庭用户的月均用气量确定,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气需求,气价按照基本补偿供气成本的原则确定,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价格调整方案强调,不得通过减少居民用气量等方式变相提高居民用气价格。
直供用户议价能力有多大?
直供用户是上游气源企业直供的发电、钢铁等大型工业用户。市场担心,在天然气气源和管道运输主要由几家大央企控制的格局下,直供大型工业用户是否具有议价能力?会不会只能被动接受涨价?
近年来我国陆续放开海上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出厂价格和液化天然气气源价格。放开直供用户门站价格后,我国已有40%的天然气价格实现市场化。
“对于这次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中石油的担忧反倒比较大。”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说,直供用户用气量大,能源替代性强。尽管中石油占有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供需总体宽松的形势下,放开很可能带来价格的下降。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说,选择放开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作为改革试点,主要有四点考虑:一是天然气可替代性很强,其他能源产品均可与之形成竞争;二是近年来海上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液化天然气产能逐步增加,上游气源已形成竞争格局;三是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相对宽松;四是直供用户用气量较大。“这都增加了直供用户的议价能力”。
天然气价格改革能否打破垄断格局?
发展改革委明确,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放开气源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
目前我国天然气市场整体上处于相对垄断的格局。上游气源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央企控制,油气管网设施建设、运营主要集中于少数大型央企,主干油气管网处于高度垄断经营状态,部分省份也出现天然气管网由地方企业垄断经营的现象。
“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无法单独通过定价机制的调整来实现,必要的体制条件是管道的第三方公开准入、配气方的公开准入以及上游气源形成竞争格局。”发改委价格司人士说。
- 油气改革方案上半年有望台 两桶油横向合并难
- 万能险费改落地 价格战或难打响
-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将尽快推出
- 保监会:《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
- 外管局: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通知
- 卫计委:新农合大病医保三年内全覆盖
- 处方药网售政策即将落定:首批或放开200多个品
- 农机补贴对象扩大 行业迎利好
- 2015年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望出台
时隔三月 央行再次降息释放哪些信号?
2014年微型计算机产量与出口持续下滑
京城际铁路网渐次清晰 津冀一体化顶层设计铺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