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头牧场”建设风生水起 上下游界限日趋模糊
2014-9-22 9:56:1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规模养殖占比渐高
现阶段,按照规模化程度和生产组织管理划分,我国奶牛养殖的主要模式包括散户、养殖小区和规模化牧场3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表示,“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击垮“公司+散户”模式,搞养殖小区模式,管理和防疫问题很难解决。“公司+规模化牧场”则可以突出、保证奶源优势。”
“早些年很多乳企到处建加工厂,然后再到各地去收奶。但是一个地区牛奶产量就那么多,各家乳业抢收的结果就是奶源短缺,导致奶农往奶中加水出售问题。”现代牧业集团总裁高丽娜说,她认为中国乳业发展轨迹是非常不正常的,“国外的情况是,一块地养牛数量是有配额的,企业会根据奶量修建加工厂,养牛和加工可以一起做,国内却把整个产业分成奶业、乳业两部分。”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资料显示,2012年,国内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为41%,散户养殖占59%.高丽娜认为这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奶源情况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国外全部都是规模化养殖,使用的都是最先进的设施设备,尽管规模也是100头以上,不是很大,但一家几头牛的情况是没有的。”高丽娜说。
万头牧场兴起
“实际上,在中国做规模化养殖牧场,需要极大的成本投入。”李胜利表示。据悉,2013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有百亿元资本布局国内上游奶源市场。
在政策感召和资本注入之下,“万头牧场”兴起。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透露,蒙牛、现代牧业、伊利、三元、辉山、飞鹤、完达山等大企业都是万头牧场的追捧者和实施者。
他估计,目前在全国已建成或在建的和计划准备建的万头牧场有可能会突破100个,总融资量高达400亿至500亿元。
作为国内最大的奶源企业,现代牧业从成立之初就定位明确,该公司每年70%以上的奶源都供应给下游企业蒙牛,支撑“特仑苏”这一品牌打入高端奶行列。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万头牧场24个,全群成乳牛单产近9吨。
然而,对于“万头牧场”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停止。有专家认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牧场,因为企业集中饲养奶牛,并不是在草地上放养。对此,高丽娜给出回应,“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奶源企业能够做到奶牛放养,原因就是我国草场资源没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丰富。为保护草场资源,国家已经明令禁止草原放牧。”
在建“万头牧场”之前,高丽娜曾对比多个国家的牧场建设经验,“综合考量下来,欧美国家的牧场养殖模式更适合中国,他们也是对奶牛进行集中饲养。像新西兰,在牧场上散养的奶牛产奶量为6吨/只,因为它要自己觅食消耗体力,集中管理后产奶量就可以达到7吨/只至8吨/只。”
上下游界限日趋模糊
在行业内部有这样一句话“谁掌握了优质奶源,谁就占领了市场”。作为优质奶源的保障——“大牧场”成为行业内第一热词。
2012年12月,伊利宣布新一轮募集资金投入旗下10个牧场建设项目,其中奶牛数在3000头的项目有4个,5000头的达到5个。蒙牛也提出,到2015年将实现原奶100%来自规模化牧场。
乳企向上延伸产业链之时,奶企也悄然将触角伸向终端市场。现代牧业位于安徽蚌埠的10万亩牧场所产草料,可以满足该省内所有牧场的需求;现代牧业从挤奶到包装成品,整个过程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从质量到数量,拥有丰富奶源让自建品牌发展更为便利。
“今年4月,新的经销商加入进来,除西藏和新疆地区外,经销网络已经完成了对国内一线城市的覆盖,并将下沉至二、三线城市。现代牧业选取的经销商只经营单一纯白奶品牌,只为给消费者提供最天然、纯真新鲜的优质牛奶。”高丽娜说。对于拓展海外市场,她颇为谨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对中国奶粉质量还不是那么信任,就在公司的上市地香港,大家都喝进口奶,现在销售自己的品牌并不是一个好时机。但是,未来随着产品在广东地区销路的拓展,自然会渗透到香港。”
- 我国降低种棉成本已迫在眉睫
- 农垦改革大幕拉开:部委密集调研 将出重大意见
- 棉花库存创历史新高 棉价将进一步下降
- 纸业产能过剩 纸贸企业挣扎在盈亏线
- 进口猛增 中国粮食储备亟待消化
- 猪价连涨7周幅度近两成 后期物价上涨压力增大
- 国家高新区积极布局海洋产业
- 农业一系列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 洋粮食进口激增 粮食产业会否重演“大豆风波”?
央企二轮限薪征意结束 高管公开支持但私下犯难
8月我国煤及褐煤出口量为45万吨
三大运营商深入加速布局车联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