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四方协议敲定五核心问题 三大投资机会解析
2014-9-5 9:14:5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9月4日,沪港通《四方协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签署。
中国结算董事长周明表示,“协议的签署,表明沪港通项目已全面驶入快车道,为项目最后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该协议由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和中国结算总经理戴文华共同签订。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香港交易所主席周松岗和中国结算董事长周明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协议内容比对两地交易所4月10日、4月29日发布的公告,以及8月7日上交所发布的相关文件发现:四方协议确定了此前文件的多处要点;与此同时,税务问题、通车时间等尚未有具体表述,仍有待厘清。
敲定五大核心问题
四方协议正式将多项制度问题落实,堪称今年4月以来沪港通工程的最大进展。
桂敏杰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各方经过了长期研究和反复磋商,今天终于落笔签署《四方协议》,为沪港通业务合作构建了完整的协议框架,明确了四方就沪港通股票交易、结算、存管、市场监察的各项权利及义务,标志着具体承担沪港通市场组织业务的两所两司已经就各方面的机制安排达成完全一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对4月份以来两交易所发布的各项文件发现,四方协议已将法律规则,可交易证券范围,交易规则,行情、指数衍生产品,交易及结算收入等五大核心问题基本敲定。
在法律规则方面,双方确定“主场原则”,即“通过沪股交易通向上交所提交的或在上交所执行的所有订单应遵守上交所的业务规则和程序以及内地适用法律的规定;通过港股交易通向联交所提交的或在联交所执行的所有订单应遵守联交所的规则和程序以及香港适用法律的规定”。
在可交易证券范围方面,双方重申了“上交所ST股不纳入沪股通”的原则,即“上交所将接纳上证180指数的成分股、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以及不在上述指数成分股内而有股票同时在上交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沪股为沪股通股票,以供沪股通投资者进行交易。但所有以人民币以外货币报价的沪股暂不纳入,所有被实施风险警示的沪股也暂不纳入”。
同时,“联交所将接纳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分股、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分股以及不在上述指数成分股内而有股票同时在上交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H股为港股通股票以供港股通投资者进行交易”。
此外,“有股票同时在上交所以外的内地证券交易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H股暂不纳入,同时在上交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沪股被实施风险警示的,无论其H股是否属于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或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分股,该H股暂不纳入”。
目前共有568只沪股将符合资格通过沪股通交易,2014年8月31日占上交所股票市场总市值的90%;共有263只港股将符合资格通过港股交易通交易,2014年8月31日占联交所股票市场总市值的81%。
在交易规则方面,“暗盘交易”被特别突出并予以有条件禁止,即“上交所应在其规则中明确规定上交所子公司、上交所会员不得在联交所以外的场所就港股结算通下持有的股票进行转让或提供转让服务,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联交所应在其规则中明确规定联交所子公司、联交所参与者不得在上交所以外的场所就沪股结算通下持有的股票进行转让或提供转让服务,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外,双方交易所亦将行情、指数衍生产品等问题予以明确,即“上交所、联交所中一方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以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或股票指数为基础,自行开发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发行商拟以上交所、联交所中一方上市的股票或股票指数为基础发行权证及其他衍生产品(含牛熊证)在另一方上市的,由上交所与联交所另行商定。在商定前上交所与联交所任何一方不安排上述产品上市,但双方已上市的上述产品不受此限。”
此外,衍生产品的预期收益,以及证券交易收入、结算收入,两个交易所都将在公平对等的原则下予以平均分配。
关键问题待解
协议内容显示,在税费安排以及税费收取机制上,四方协议并没有涉及。
根据上交所8月7日下发的文件,沪股通投资者“应当按照内地有关规定缴纳印花税”、港股通投资者“应当按照香港地区相关规定缴纳印花税”两条款曾被删除,四方协议没涉及印花税内容;此外,证券组合费是否保留及如何收取,红利税是否收取,都没有相应安排。
此外,四方协议在交易规则中只着重强调了对“暗盘交易”的有条件禁止,但对于境内外投资者关注的“是否允许裸卖空”、“境外投资者是否可参与融资融券”、“沪股是否回转交易”、“权益分派、转换所取得的认购权利凭证是否可行权”、“是否提供股份发行认购服务”等问题没有涉及。
对于沪港通的正式开通时间,该协议并没有进行明确约定,仍以4月份的联合公告为准,即“联合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完成准备沪港通正式实施预期大概需时6个月。”
四方还约定了实施四方协议的条件,即:“已经获得所有必要的批准;实施本协议所述或拟议的各项安排所必需的所有适用法律已经制订或修订并已生效;及运营文件已被签署并已生效。沪港交易通的实施与沪港结算通的实施互为条件。”
桂敏杰在签约现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业务技术准备,尽快公布各类业务规则,深入开展技术系统测试,为沪港通正式推出创造更好条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当前内地各大券商已经完成了港股通全天候测试,正在紧张筹备港股通业务的现场检查,业务准备较为成熟的券商已经举手迎检。本月13日,第二次市场测试将如期举行。
发掘沪港通投资三大机会
“沪港通”正式启动在即,而海外市场稀缺板块、A股/H股的估值折价、以及高股息等质量较好的股票等,成为外资机构掘金沪港两地投资机遇的重要筛选指标。在投资策略和标的选择上,外资则极为看重沪港两地的投资互补性。
三大指标筛选投资标的
受“沪港通”启动的利好驱动下,外资的涌入已经刺激香港与沪、深两市交易所股票成交量明显放大,为低迷已久的中国股市带来动能。
上证报记者了解发现,在分析哪些A股、H股板块最可能受益于沪港通计划时,高盛/高华证券、瑞银、东亚银行[0.15%]等外资金融机构多倾向于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虑:海外市场稀缺板块、A股/H股的估值折价以及高股息等质量较好的股票。
“我们的分析显示,从中长期看,食品饮料、医疗保健、旅游休闲、军工、汽车、房地产、券商、资本品中的部分子板块对海外投资者具有吸引力。”高盛/高华证券分析师刘陈杰表示。
对于三类板块的投资价值,东亚银行(中国)财富管理处总监陈柏轩表示认同。“比如,国内‘类债券’的高息率资产,股息率较高的银行、交通、能源等行业的大盘蓝筹股。而稀缺性标的w包括A股中的军工、中药、白酒等板块,还有港股中的TMT、新能源、博彩业等。”陈柏轩说。
瑞银证券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则强调“香港市场的中盘股将是最大受益者”,特别是内地投资者拥有信息优势的股票和能够提供非内地资产敞口的股票。“环保设备、清洁能源和医疗行业中的中盘股是QDII最青睐的股票。”
看重沪港两市极强互补性
在投资策略、标的的选择中,外资机构颇为强调沪港两地市场的极强互补性。
“A股在原材料、工业与资本品、必需消费品、医疗保健等领域选择更加丰富;香港市场行业分布则相对集中于金融、能源、电信,而医疗个股和权重偏少,但互联网、博彩等有较强特色。”陈柏轩说。
“相对而言,A股市场是一个散户交易占主导的市场,行业更加偏向于食品饮料、医疗保健、传媒、旅游休闲与日常消费品。”刘陈杰说,A股小盘股估值溢价更高,相对于大盘股溢价300%左右,而且,A股换手率较H股要高很多、投机气氛更重。
此外,瑞银研究发现,自2013年以来,20只新推向市场的QDII产品中只有2只将投资重点放在大中华市场,而且过去4个季度以来QDII基金不断降低香港/内地股票的比例。
陆文杰分析认为,内地投资者倾向于利用他们对内地企业的信息优势,获得更多海外资产敞口。“这就是为什么许多QDII虽然以MSCI世界指数作为基准,却主要投资与中国相关的股票,而且积极投资他们比较了解的中小盘股。”
- 沪港通日益临近 机构论战5000点牛市论
- 余额宝完胜通货膨胀率 收益过百亿
- 货币政策有进一步扩张空间
- LED行业高成长 六龙头“钱”景被“照明”
- 网络彩票股迎政策红包 体彩创新激发个股活力
- 机构斥资逾40亿增持10股 多重利好催热风能板
- 医药等三行业成长提速 46股净利营收双增逾10
- 近2万亿广州国资改革方案将出
- 进口数据低迷 煤焦回调整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