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湖:北京推出地王背后的真实意图
2014-8-21 17:13:3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二环内绝佳位置,又是异常稀缺的金融地块,所以出现双料地王是极其正常的事儿。好不容易逮到一件新闻,各路媒体和专家像打了鸡血似的评论一番。房价唱涨拍找到了房价上涨的最好理由,高呼下次谁还说北京房价下降,就自己把自己扇死。而半年多以来,房价唱衰派一直占上风,这回脸上被直接打脸,哀嚎道,这个时候推出地王,是别有用心,推涨房价。
大伙都知道,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楼市风向标,房价从来都是铁板一块。当然这几日媒体也在煽风点火,说一线城市房价出现多少年以来的大幅度下跌。当然笔者后来查了几份材料,北京房价实际下降才1.3%。这算下降吗?根本不算,因为市场出现观望时,开发商最惯用的一招就是,推出几套特价房或位置不好的房子,采取“特价”勾引购房者,和试探市场反应。
但是媒体可不管这一套,发现特价房价格下跌后,就开始在标题上做文章,什么北京房价首次跌破万元,某开发商项目每平米直降6000元。这种狗屎新闻除了能够吸引大众眼球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替开发商做广告。但购房者去了售楼处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骗局,想买的特价房要么早被人占坑了,要么压根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儿。
但媒体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就在于其传播力的威力。谎言喊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于是在一线城市普遍唱衰的时刻,北京恰到好处的推出了地王。我早就说过,出现地王不奇怪,但在此时推出可谓用心良苦,精心策划。大伙还记得在房价飞速上涨的时刻,为了避免高层震怒,北京上海等地,都要求城市核心地块暂时不要推出,以避免刺激上锋和普通百姓。
和二三线城市全面放松限购相比,地王效应提振市场的能力要比前者大1000呗。限购是高房价的牌坊,房子供不应求,才有限购的必要性。如今牌坊倒了,说明市场供应大于需求,房子销售出了问题,鼓励大众买房。但是仅凭一个限购松绑,首付和贷款利率不放松,购房者还是不买你的帐,因此还需要央行放水,限购松绑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但是地王效应就不一样了。楼面地价新高,就昭示着未来房价不会低,老百姓再不懂经济学,也会知道面粉贵过馒头,将来馒头的价格能低于面粉?总价地王新高又证明开发商不缺钱,人家不但没有出现企业破产,相反膘肥体壮,还有心思拿地王,和购房者命比纸薄的脆弱心灵相比,人家活的滋润着呢。由此可见,地王才是高房价的真正代言人,这一点没有几个人会产生怀疑。
当然地王风光无限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幕后猫腻。华嘉胡同地块,其一级开发商就是华融,而华融和金融街控股其实一家公司,金融街控股对于华嘉胡同地块不但势在必得,更是早已内定。其他开发商很难插手,人家一级开发都做了,把一股红烧肉刚刚炖好,别的开发商想端走,别说华融和金融街不答应,西城区政府也不答应。说白了兄弟之间的事儿,别人是不能插手的。
当然既然是兄弟,楼面价有多高也显得不重要了。因为华融作为一级开发商,双方肯定要签订一级土地开发协议,土地这块肥肉做熟了,卖的肉钱双方是要分账的。所以天价的楼面地价,实际上开发商缴纳的没有那么多。写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何土地挂牌时设置了那么多苛刻条件和障碍,而华融控股为何多次一人举牌推高地价的真实内幕了。
- 郭施亮:余额宝的末日到了吗?
- 不执着:港股创下6年新高后蕴藏三大风险
- 郭施亮:国企薪酬改革已没有任何退路
- 皮海洲:淘宝小店主资金困境难题怎么解决?
- 茅于轼:缩贫富差距 除楼市泡沫
- 金岩石:户籍制度改革后土地怎么办?
- 不执着:京东一亏再亏究竟存在啥秘密?
- 徐斌:不动产登记条例背后的虎狼衙役
- 郭施亮:不动产登记会否为股市带来福音?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