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欧盟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
2014-8-21 16:17:2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有消息称,欧盟光伏制造业拟于今秋对中国光伏产品提起反规避调查申请,这将是继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中国光伏业今年在海外第二次遭遇打击。业内人士表示,反规避调查预计会对部分中国光伏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呼吁中国光伏企业积极进行调整转型,以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严重影响不容忽视
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材料显示,德国太阳世界Solarworld等欧盟光伏生产商指责中国光伏企业通过日本、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等国或地区转口等方式,规避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
近年来,中欧双边光伏贸易纷争不断。2013年8月,有中欧贸易史上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之称的光伏案终达成和解,中欧双方对此结果也表示欢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出现回暖,2014年上半年出口7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5%。但相关数据同时也表明,这场始于2012年的争端给中欧双边光伏贸易造成了很大影响,致使欧盟市场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量中的占比从2012年的七成下降到了2013年的三成。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姚铃表示,中欧双方去年8月最终一致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欧盟也对一些相关的中国光伏企业进行了备案,因此在该协议范围内的中国光伏企业预计不会受到反规避的影响。“反规避可能是针对未备案且希望以低廉价格进入欧洲光伏市场的中国企业。反规避一旦发生,对这些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姚铃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项目主管高连奎也表示:“如果真的发起反规避调查,会对相关中国光伏企业造成严重打击。不过,据我了解,受欧盟反倾销影响的大多是采用晶硅技术的企业,而不是采用薄膜技术的企业。如果从积极一点的角度来看,这或许对中国发展薄膜太阳能技术能起到一些促进作用。但从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个业态来看,反规避绝不是好事。”
调整转型是趋势
欧美市场曾是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但如今,这两大市场均出现红色警报,这让一些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对海外市场的定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对日出口高达24.6亿美元,日本已取代欧盟,位居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之首。
高连奎认为,从2012年的光伏案到或将爆发的反规避调查,欧盟这些举措显然带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对此,中国光伏企业应积极与政府、协会配合,共同应对风险。高连奎同时指出,进行新的海外市场定位并非易事。长久以来,光伏产品价格较高,主要为发达国家市场所青睐,中国光伏企业的目光依然主要放在日本、美国以及一些欧盟国家市场。“相较于欧美,日本的市场仍偏小,难以满足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所需。”高连奎说,“光伏企业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发展薄膜技术,像汉能控股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姚铃也认为,中国光伏企业进行转型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中国光伏企业可以重新审视国内市场,在适当范围内加大对内拓展;另一方面,中国光伏企业应努力调整自己的产品,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应该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海外发展的对象。在人们的观念中,光伏产品无论价格还是技术都居于上流,但中国光伏企业可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当地光伏产品的技术发展状况,结合当地市场的发展战略、趋势、产品价格,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调整,以符合当地市场需求。”姚铃说。
- 7月焦炭期货行情回顾和市场概况
- 猪价连涨7周幅度近两成 后期物价上涨压力增大
- 中国市场二线豪华汽车品牌抢食加速
- 中国节能环保补贴或将近期恢复
- 自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产能受限 外资抢占市场红利
- 我国原油进口权距离民营炼化企业渐近
- 钢铁行业淘汰产能任务基本达成
- 中国石油行业打响反垄断第一枪
- 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