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业到底是大洗牌还是大风口?
2014-7-28 17:01:3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另一个大事是“广电最严整改令”,不断收紧对电视盒子的管控。首先是快播的倒下,另一个互联网公司乐视遭受重创,两个交易日内市值蒸发了近64亿。当然,BAT早有动作,马云砸下65亿入股华数传媒,间接拿到了华数的牌照,百度爱奇艺也通过入股央广银河的方式基本锁定了牌照,而腾讯则是早早就入股央视未来电视,抢到了一块牌照。
视频行业到底是大洗牌还是大风口?
先看看视频行业的三大类玩家,也是视频行业的“三国杀”:
第一类是内容型平台。有电视台的官方视频网站,比如最近选择视频全网独播的湖南卫视官方网站芒果TV,还有央视的CNTV等。还有优酷、搜狐视频、爱奇艺等视频平台,这些平台正在选择PGC(专业团队生产内容)的方式大力扶持自制剧。
视频网站的崛起会是一个巨大的风口。高晓松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视频网站这种行业在美国是没有的,youtube是大家自己拍着玩,hulu是大的影视公司办的。因为美国有大的制片厂,电影、电视剧、脱口秀全线产品都有,也有自己的电视台和分发渠道,不会把版权卖给视频网站。我个人对中国视频网站的预测是,这些靠着最初版权混乱时期起家的网站,在聚集到大量资金之后都要重走大制片厂的老路。它们应该是未来中国的索尼、华纳、派拉蒙。以前靠文字影响中国青少年的郭敬明、韩寒,靠音乐词曲俘获歌迷粉丝的高晓松,现在也都纷纷触电、做视频节目,并借此一跃成为视频行业的跨界赢家。
但是内容型平台也有个缺陷,由于自制剧视频版权的纷争,无法满足观众对视频节目的全站需求,比如《晓说》火了之后,高晓松就拿着高额转会费从优酷跳到了爱奇艺,这直接导致晓说的粉丝在两大平台之间的切换和奔波,增加了用户获取视频内容的成本。
第二类是工具型视频模式。比如迅雷、快播、暴风影音等视频播放软件,以及乐视的乐视TV、小米盒子等硬件,都属于工具型视频模式。他们都朝着“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软硬件结合模式发展,但终端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风口和变量。
今年广电的最严整改令,在政策上不断收紧对电视盒子的管控。许多厂商纷纷转型,工具型视频模式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尽管这一模式未来的发展空间未定,但快播的倒下,乐视的被约谈,相信在短时间内,工具型视频模式将面临一个巨大变量。
内容型视频平台正跨越版权鸿沟、工具型视频平台备受考验的情况下,第三类视频平台,聚合型视频平台正在成为一匹大黑马。
第三类聚合型视频平台。比如百度、360搜索等搜索引擎的视频平台以及开迅视频平台。视频行业管制陷入深水区,那用户的刚需如何解决呢?其实用户并不关心自己看到的视频是在优酷还是搜狐,用户的需求是“Dontmakemethink”(别让我思考),从这一点来看,视频聚合应用将是视频大爆发后一个痛点需求。
视频聚合的好处是既满足了用户对视频节目的娱乐消费,又打破了因为版权问题而造成的各个视频平台间的隔断,同时也不会降低视频平台的广告收益,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看到一个小黑马叫开迅视频,有点新玩法:移动APP+最全视频搜索+移动TV盒子+摇控器。它具有视频聚合、垂直搜索的特点。不仅能让用户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节目,而且还添加了轻社交的元素——弹幕视频,这是在90后群体中非常火的一种视频交互方式。这是开迅在满足了用户对视频内容的需求之外,在社交和个性化方面对自身产品的升级和优化。
开迅视频很好的做到了对90后甚至00后年轻一代的用户需求洞察,并在视频内容之外,成功与其他视频平台做了产品创新的区隔,在同行业的视频平台中已经取得了不小的先发优势。
视频平台的白热化竞争,到最后还是要遵循这句产品圣经: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将纷至沓来。
谁将抓住视频下一波的黄金机会?
- 看印度初创企业是如何打败Uber?
- 分析:从产品经理角度看比基尼洗车
- 微信公众号改版:用户可公开阅读和点赞数
- 分析:万达电商怎么就玩不起来?
- 分析:郭敬明《小时代》破10亿的秘密武器
- 解读科技行业并购潮之谜
- 手机回收:IT男做电子环保引千万美元风投
- Theranos:一个怕抽血的痛点为何值90亿
- 分析:顺丰嘿客的弊病到底在哪?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