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信贷创纪录
央行日前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除了显示贷款增加创天量外,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93万亿元。
从月度数据来看,1月新增信贷达2.51万亿元,在2月经历超预期回落,降为7266亿元后,3月我国新增信贷又出现超预期增长,达到1.37万亿元,高于市场预估的1.1万亿元,同比多增1883亿元,环比则接近翻倍。
一季度创新高的新增信贷规模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引发了市场关于央行货币超发的猜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表示,从新增信贷4.61万亿元数据来看,确实存在超发。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超发货币形成通胀上行压力。3月CPI稳定在2.3%,一季度CPI回升至2.1%,远高于去年四季度的1.5%,主要原因在于货币超增,13.4%的货币增速远超6.7%的GDP增速。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截至一季度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4.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4%,狭义货币(M1)余额4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从同比增速来看,3月新增信贷和2月增速相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M2都是在13%左右的水平。他认为,从绝对规模来看,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理论上,信贷规模也要有所增加。从同比增速来看,一季度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是正常的,并不存在超发。
信贷拉动能否持续
事实上,在一季度多项金融数据创纪录的同时,经济数据也出现好转。统计局发布2016年一季度GDP,数据显示为6.7%,从月份来看,1、2月多项经济数据大幅下跌,3月多项数据明显回升,带动了整个季度经济表现的“逆袭”。
因此,有分析人士质疑央行通过货币超发实现了经济增长,而这样的增长又能否持续?
从3月新增信贷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信贷的比例为69%,连续第七个月占比超过六成。其中,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为5078亿元,占企业贷款的比例高达76%,连续3个月增长。对此,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称,今年一季度由基建和房地产拉动的经济增长,实则反映出的是“中国式的杠杆转移”。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长,是因为3月底专项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项目集中配套贷款,加上各类过去两年储备的大项目集中上马,公共部门加杠杆。居民中长期贷款高增长与房地产销售改善直接正相关,反映出居民部门加杠杆,房地产去库存延续。
姜超认为一季度经济低开高走,在地产、基建的强力拉升下,3月需求、生产均较1-2月大幅改善,预测二季度经济有望继续回升,通胀短期保持在温和区间。
“政府如果用超发的手段,确实刺激了经济复苏,避免了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之后如果还能让中国经济良性增长,那央行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是信贷投放过快也会带来通胀的问题。”吕随启表示。
周小川表态有信心保持稳定
对于市场质疑的央行通过超发货币带动经济增长、银行资金“脱实入虚”等,央行也多次表态,展现其维稳经济的决心。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认为,判断银行资金是否“脱实入虚”需要做全面和深入分析,不能仅凭一两个数据就简单下结论。他解释,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44.75万亿元,而M2余额为144.62万亿元,两者非常接近,而且两者的同比增速都是13.4%。这也证明了金融资金基本都进入了实体经济,因为社会融资规模恰恰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指标。
在日前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3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上,周小川也表示,政府有信心识别并及时化解可能的风险,保持经济金融稳定。他认为,3月的经济指标与1-2月相比有明显回升。在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同时,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不断改善,未来将灵活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 山东:贷款财政贴息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公益性事业
- 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风口
- 财政部发布新规:“范冰冰”们可作为抵押品贷款了
- IMF朱民:警惕“溢出效应” 债转股并非唯一途
- 数百人投资虚拟货币赫尔币:网站关闭血本无归
-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
- 浙江金融机构供给侧改革:银行信贷资产换血
- 一季度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首现负增长
- 央行:信用卡ATM预借现金每卡每日限额提至1万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