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尼总统佐科宣布,万隆和雅加达之间没有必要修建高铁,中日激烈的高铁争夺战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结局。媒体5日纷纷猜测,让印尼做出此种决定的背后原因是国内因素,还是不想得罪中日任何一方。日媒批评印尼政府突然变卦的做法令信用大大受损。中国专家则表示,修改了方案,中方仍然有优势。
印尼政府宣布放弃高铁工程,退回中日项目方案后,该国经济统筹部部长达尔明称,政府正在准备发展“中高速铁路”。印尼政府认为,时速200-250公里的中高速铁路更实惠,也更适应印尼发展需要。据印尼安塔拉通讯社5日报道,达尔明称,将建立工作组以制定新项目参考框架。
从7月开始,中日关于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的竞争一直处于白热化。一再推迟公布中标方后,印尼总统佐科3日宣布,高铁项目将是纯商业行为,高铁项目不得占用政府预算,并抽身而退,宣布由国企部全权负责高铁项目决策及执行。当晚,印尼交通部部长、经济统筹部部长先后向媒体透露,政府放弃高铁工程,已经退回中日方案。
对于印尼的决定,外界猜测纷纷。《雅加达环球报》称,政府认为高铁项目价格昂贵,不看好商业效益。建成后票价过高(单程至少20万印尼盾,约合95元人民币)将导致普通民众消费意愿不高。倘若改建中高速铁路,行驶用时仅增加11分钟,工程造价却可降低30%-40%。印尼“点滴网”说,高铁项目不是印尼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在需要负债建设的情况下。此前《雅加达邮报》也曾指出,印尼基础建设普遍薄弱,许多地方公路、铁路尚未就位,不应一蹴而就建设高铁。
一些外媒则认为,对高铁项目的争夺令印尼陷入中日外交角力,而印尼不想得罪任何一方。共同社5日评论说,佐科3月访日时选择中国作为下一个出访地,强烈意识到与两国的“等距外交”。印尼不希望与日中任何一方出现裂痕。佐科在决定弃用方针不久后的3日晚间,向身边人士透露称“不希望损害(竞争)失利国的面子”。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尼政治分析师5日对《环球时报》说,中日对高铁项目的重视和媒体的热炒已经让商业行为变成政治问题,这恐怕是印尼方意料之外的。此次总统突然宣布不对高铁决策、退回双方方案,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政治上的平衡考虑。
“突然改变计划,令印尼政府信用大大受损”,日本《产经新闻》5日直接表达不满说。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宫泽洋一在4日的记者会上回应此事说,“(这是)我本人向印尼有关人士反复拜托的事,觉得很遗憾”。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称,要等待印尼政府的详细说明。《产经新闻》旗下的《产经商务》评论称,泰国、印度、越南等都在计划修建高铁、轻轨或地铁。印尼的做法有可能令其他国家为获得有利条件,而故意让日中竞争的情况增加。
上海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5日对《环球时报》说,按照国际上最新修改的标准,起始时速300公里以上的才算高铁,时速200-250公里是快速铁路。中国的动车即是这种,时速在160-250公里之间。但按中国现在的标准,新建客运线时速250公里便算高铁,所以印尼的新计划仍可算作高铁计划。
对于正在酝酿中的中高速铁路,印尼政府考虑在世界范围内招标,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可行性研究,项目“鹿死谁手”或将更不明朗。达尔明对印尼媒体说,由于项目转为纯商业模式,不能确定日方是否还有兴趣。此前日本驻印尼大使谷崎泰明对印尼的决定表示遗憾,称日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对印尼工人进行培训。他还就印尼质疑新干线质量及安全性一事表达了含蓄的不满。
中方尚未对该项目新进展表态。印尼国企部部长莉妮向当地媒体透露,目前仍在与中国合作伙伴研究修改高铁方案中的有关问题,并对中国不要求印尼对项目贷款进行主权担保表示肯定。孙章对《环球时报》说,即使印尼修改方案修建中高速铁路,中方仍有优势。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兼容性优、性价比高”。其中,兼容性优指的就是各个速度层次的都有,而且已经经过运营实践。
印尼媒体:政府放弃高铁项目主要是因为技术和财务
印尼雅加达邮报4日报道称,印尼政府周五宣布放弃修建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原因有两个。
一是技术原因。报道援引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达尔明的话说,雅加达至万隆只有150公里,而按早期设计,沿线有5至8个站点,高铁列车加速到每小时300公里后,每30公里就需要停车,这样短的距离,这样的设计将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说:“火车没到每小时300公里即需刹车,实际最高速度可能仅达每小时200公里左右”。
达尔明称,考虑到这些限制,政府可能会制定一个中速列车方案,即最快达到200-250公里每小时。
二是财务原因。达尔明说,中速铁路每小时200至250公里的车速将使工程造价降低30%至40%,下一步印尼政府将就建设中速铁路制定新的方案。
印尼罗盘报也报道称,由于该项目投资多达数十亿美元,政府决定推迟该项目,因为它会拖累国家财政预算。
印尼总统佐科对媒体表示,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纯商业行为,不能直接或间接占用政府预算。他希望印尼经济统筹部和国有企业部能对该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千亿房企俱乐部扩容:地产“巨无霸”时代启幕
- 人民币贬值或让海内外房产优势互换 影响房企资金
- 2015上半年楼市明显回暖 不会出现大规模房贷
- 小中介正经历严冬季节 抱团联盟应对生存危机
- 地产行业毛利率下滑或增速下滑还在持续
- 二手房评估费动辄数千元:标准不一且走过场
- 房产中介硝烟再起:链家深圳1天开店1家
- 半数中小房企可能退出:很多公司隐形裁员
- 房企扎堆发债:远洋地产再添百亿 利率创新低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