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业绩持续恶化中 寄希望于二次创业
2015-3-5 14:47:1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根据贝因美(002570)2月28日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4年其营收50亿元中,仅实现净利6000万元,如此高成本低收入的困局下,贝因美还要顶着业绩持续恶化的压力。去年恒天然的介入并没有让贝因美的业绩有所好转,反倒令业绩的缺口更大,在当下内忧外患的婴幼儿食品行业现状下,贝因美的“敌人”还有很多,未来将行之路也更加艰难。
业绩持续恶化中
记者在该份业绩快报中发现,贝因美2014年实现总营收为50.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67.7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0.89%。
通过查阅发现,贝因美2013年营收和净利还分别实现14.54%和41.41%的增长,虽然业绩增长有所放缓,但和此次相比,2014年的业绩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持续恶化。
根据快报计算,贝因美2014年度净利率为2.06%,同比下降了13.29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是因利润下滑幅度远高于营业总收入的缩水幅度所致。但是按照营收50多亿净赚6000万来看,净利率仅仅不到1.2%。这也意味着贝因美赚钱处于越来越艰难的状态。
对此,贝因美方面表示,公司营收、利润、净利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下降及成本费用率上升所致。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的婴幼儿食品市场上,外资企业的大肆挤入和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贝因美营销费用投入过大也是造成业绩净利过少的原因之一。业内人士指出,贝因美去年四季度录得亏损,利润同比加速下滑,主要是销售费用投入依然较大,以及高价成本对毛利率的影响。因为从前三季度看,毛利率同比降4.5%,费用率提高5%。
恒天然介入无效果
为了改写业绩下滑的被动局面,贝因美不仅在去年宣布转型,剥离全部非食品业务后,又几次斥巨资投入儿童奶等婴童食品业务。而且,为了更具竞争力,国内奶粉生产商与外资乳企的合资演变成一场潮流,在获得中国商务部批准后,恒天然与贝因美在2014年签订的要约收购计划正式启动。
据贝因美日前发布的公告,恒天然集团拟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恒天然香港,以要约方式收购贝因美不高于2.05亿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要约收购期限为30个自然日,期限自2015年2月12日至3月13日。
如收购成功,恒天然将成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双方将通过其各自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在澳大利亚共同组建一个合资实体,该合资实体将购买澳大利亚婴幼儿配方奶粉厂达润,预计总投资为2亿澳元,其中贝因美持股51%、恒天然持49%。当时,外界对此合作解读为将各取所需,两家联手对外。
巧合的是,两家企业正好都处于自身发展的瓶颈期,管理层都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只是这两家企业合作之后能否发挥1+1>2的效应,从受让方贝因美的业绩直接数据反映来看,两家的协同效应并没有显现出来。
在业内看来,贝因美的渠道优势,正是恒天然最大的短板。看似利润率颇高的婴幼儿奶粉市场,恒天然短期难以打开局面,同时主营业务因为国际奶价大幅下跌又面临着收入下降。
“恒天然作为全球知名的原材料供应商,经历了肉毒杆菌事件之后,其亟须要在市场容量较大的中国市场寻找稳定合作伙伴,当然其能够为贝因美提供数量和价格稳定的原材料。”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是贝因美面临转型和行业竞争激烈两大挑战,双方合作的良好效应尚未显现出来。”
寄希望于二次创业
贝因美曾经也辉煌过。2002年,以米粉起家的贝因美正式进军婴幼儿奶粉领域,并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迅速赢得市场机会。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12年,以销售额计算,奶粉市场份额前五大品牌分别为美赞臣、多美滋、惠氏、贝因美、雅培,前五大品牌中,仅有贝因美一家国产奶粉企业。
但是到了2013年,行业风云突变,经历了反垄断、大整顿与肉毒杆菌事件之后,整个产业格局都发生了变化,AC尼尔森的2013年奶粉统计数据中,零售和母婴渠道的前五名变成了惠氏、美赞臣、贝因美、多美滋和合生元。然而,贝因美在排名上升的同时,创利能力却大幅下滑。自2013年中报起,贝因美的业绩增速呈现阶梯型下降。最新披露的2014年半年报净利润下降程度又进一步加深。
2014年2月8日,贝因美进行更名,公司名称由“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释放出公司战略转型、专注婴童食品的信号。剥离全部非食品业务后,又几次斥巨资投入儿童奶等婴童食品业务。
简爱华认为,就转型而言,贝因美由婴幼儿奶粉品牌转为儿童食品,延长产品线固然是好的,但是也需要注意市场竞争,尤其是儿童奶领域,蒙牛和伊利实力雄厚,这也是贝因美大力投资、利润下降的原因之一。就婴幼儿奶粉行业而言,竞争激烈使得贝因美此前优势慢慢淡化。
- 王老吉诉加多宝诉索赔额由10亿变为29.3亿
- 茅台五粮液春节断货 经销商预估不足
- 沱牌舍得控股权无人接盘 潜在买家复星未出手
- 恒天然36.81亿要约收购贝因美20%股权
- 铁路“5100免费水”背后:毛利70% 不招标
- 汇源亏损:政府补贴减少 管理层持续动荡
- 痛失出口美国奶酪执照 恒天然错过限期又摆乌龙
- 农夫山泉推水中奢侈品 每瓶最高或达45元
- 恒天然减产奶价上涨 或因欧盟过剩产能涌入
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将增至700多亿
汽车出口连续两年下滑 车企盼加大金融支持
我国核电项目重启 带动核电技术工程装备走出去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