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红酒企业在华抢滩市场 本土品牌份额受挤压
2014-10-17 10:13:4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目前,中国红酒市场年销售额约为500亿元,其中,红酒进口量和进口额虽然出现微跌,但进口均价却在近日创历史新高,进口红酒将进一步挤压中国本土红酒市场份额。”财富品质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4中国高端红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法国红酒”概念在中国市场根深蒂固,以波尔多为首的法国红酒仍会走在中国市场前端。不过,未来几年内,除法国各产区的红酒将有机会大展身手外,以澳大利亚、智利为代表的部分“新世界”红酒生产国和以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部分“旧世界”红酒生产国的高品质红酒也将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未来这一趋势会愈加明显。
进口红酒挤压本土红酒市场份额《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在500亿元销售额中,国产红酒销售额达408.17亿元,同比下降8.52%;进口红酒销售额为96.77亿元,占中国红酒市场份额的20%左右,且呈增长态势,目前来看,主售高端红酒,但中低端红酒增速不可小觑。
“相较国内红酒公司销售额与利润的暴跌,进口红酒在中国仍保持着市场份额和利润方面的优势。”周婷说。
《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红酒进口量3.7802亿升,与2012年相比下跌4个百分点;进口额为15.6749亿美元,同比下跌1个百分点。与此相比,中国国内红酒2013年产量11.783亿升,同比下跌14.59%。
“纵向看,尽管2013年整体上中国进口红酒量、额出现微跌,但进口均价却创历史新高。2002年中国进口红酒的平均价格仅为0.77美元/升,之后一路走高,到2013年,中国红酒进口均价为4.15美元/升,较上一年上涨3.5%,且比2002年增长了439%。”《报告》指出。
“经过10余年快速发展,红酒消费已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走进富裕阶层生活,富裕阶层对红酒的鉴赏能力逐步提升,促使红酒消费由品牌消费向品质消费过渡,由宴请消费到家庭消费过渡。”周婷表示,与此同时,进口红酒将进一步挤压中国本土红酒市场。她预测,到2020年,中国境外进口红酒市场份额将超过50%,中国本土红酒品牌的市场份额将在2030年左右压缩到约20%。
进口红酒新旧世界格局大变
中国市场已成为各国主要红酒企业“厮杀”的重要战场。
“在全球主要红酒出口国中,法国曾一度独领风骚,是中国高端红酒市场的引领者,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消费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国内高端红酒市场也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法国红酒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从法国进口的红酒量为1.3738亿升,较2012年下跌2个百分点;进口额为7.1507亿美元,同比下跌9个百分点。这是自2002年以来法国红酒在中国市场的首次出现量价齐跌。此外,从进口均价上看,法国首次跌到第三的位置,而澳大利亚和德国分获前两名。
《报告》进一步指出,2013年,以澳大利亚和智利为代表的“新世界”红酒产国全力出击,势头迅猛,在“旧世界”红酒产国进口量、价都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依旧保持增长。以进口量为例,从整体上看,2013年中国从“旧世界”红酒产国进口红酒量为2.14亿升,较2012年下跌15.6%;而从“新世界”红酒产国进口红酒量为1.5263亿升,较2012年上涨18%。从进口均价来看,2013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红酒的均价高达5.78美元/升,跃居市场之首。其他“新世界”红酒生产国,如美国(进口均价5.01美元/升)和阿根廷(进口均价4.67美元/升),在中国市场的均价排名也进入了前五。
“至此,在中国市场,进口均价排名前五的国家里,“新世界”红酒产国占了3个席位。中国市场对于“新世界”红酒产国红酒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大大提高,使得老牌红酒产国红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缩水。”周婷说,这一方面可以被看成是“新旧世界”的交锋,另一方面也可以被看成是品牌与品质的“较量”,澳大利亚红酒因更加适合中国人的口感和品质上佳,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 预调酒市场双寡头垄断利润惊人
- 国内乳企布局海外奶源 专家:国内乳业更加依赖外
- 乳业巨头布局婴幼儿乳粉市场 瞄准二三线及以下城
- 白酒泡沫破灭引发资本抄底并购
- 八百万婴儿潮撬动千亿乳粉需求 城镇市场迅速崛起
- 新一轮并购开启 中小酒企遭遇生死劫
- 食品添加剂专项监督抽检结果出炉
- 白酒步入大众消费时代 酒企谋求变革
- 26家食品饮料企业3季度预告解读
安踏体育股价急跌10.91% 创3年最大跌幅
2014年9月澳大利亚新车销量数据统计
3D打印叫好不叫座 产业面临“难产”困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