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0月份展望:近8成人看涨 四中全会将助涨
2014-9-30 15:15:4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近8成人看涨十月行情 超半数看至2400-2500点
展望10月股市:政策吹暖风 四中全会沪港通成亮点
展望十月,多数机构观点偏向乐观。广发证券认为,市场相比前期变得更加乐观并不在于短期的数据出现弱改善,而在于政策调控的精准度超预期,这会使“存量经济”格局维持更长的时间,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
政策面暖风频吹
一方面,经济数据超市场预期。9月汇丰PMI指数在8月份短暂下行后获得小幅回升。中金公司发布研报表示,这显示了目前经济的信心依然较强。央行三季度调查问卷显示,虽然贷款需求指数下滑较为明显,但银行家和企业家对经济的信心指数仍稳中走强。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1-7月份回落1.7%;其中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25.6亿元,同比下降0.6%,而7月份为同比增长13.5%。光大证券认为,由于8月实体经济数据明显低于预期,8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明显回落在意料之中。
另一方面,政策暖风频吹。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在所得税之前扣除,直接的好处是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据上交所测算,按照国务院最新的固定资产折旧加速政策,A股所有上市公司第一年预计总共节省的税收可以高达2333亿元,这将是2013年所有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总额的7.8%。兴业证券认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会计报表和税务报表采取不同的折旧处理方式,既享受税收优惠,又不会大幅下调利润,短期有助于“稳增长”、改善企业现金流。
资金面上,央行对五大行实施5000亿元SLF,市场普遍认为,央行此举是通过定向释放资金避免“打新资金”与季末冲存款所导致的资金面冲击。另外,央行下调回购利率引导资金利率下行,也是宽松预期加强的举措。
三大红利护航结构性牛市 四季度整固概率大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过去资本轮动的规律正在被逐步打破,股市的表现与宏观经济的相关系数正在下降,而流动性、微观企业盈利预期对于市场的影响正在上升,主要特征就是股债联动、流动性驱动行情的上升。映射到A股上,市场在经济数据连创新低的背景下走出独立行情。从未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来看,对于A股影响最大的因素可以归为三大红利,即改革红利、制度红利和配置红利,上述红利与市场预期的偏离程度将成为市场趋势的催化剂。
改革红利,即经济转型过程中微观企业ROE提升预期所带来的估值中枢上移,主要体现为符合经济转型的新兴产业的估值泡沫持续化、落后产能淘汰和传统行业整合所带来的传统行业估值修复。其中,新兴产业的估值泡沫化将是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征,不仅是A股,全球市场对于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都拥有相当的泡沫容忍度,大量亏损期的互联网企业在海外上市就是一个典型。近两年新三板放宽挂牌企业盈利要求是一个重要信号,即市场估值体系将由传统行业的市盈率导向逐步过渡到行业属性导向,即针对成长初期的行业放宽盈利容忍度。在这种改革红利下,成长股的想象空间将被打开。截至9月25日,创业板PE为68.91倍,而沪深300(2427.664, -9.30, -0.38%)仅为8.84倍,两者的估值剪刀差进一步创出历史新高。在改革预期和红利被充分证伪前,上述趋势将会延续,市场对于成长股,抑或是题材股泡沫容忍度的提高将是结构化牛市的重要保障。针对落后产能淘汰和传统行业整合而言,虽然不能为传统行业带来估值中枢的持续提升,但在估值兑现最悲观预期的背景下,传统行业的ROE将进入见底后缓慢回升的状态,沪深300指数的估值修复可以预期,市盈率重回两位数的概率较大。
制度红利,主要体现为改革对于市场悲观预期的扭转、以及对于存量资金的吸引。上半年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并购重组审批流程的简化,下半年沪港互通、国企混合所有制推进,以及本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变相减税的细则,都将对市场形成中长期的刺激因素。具体而言,制度红利对A股影响主要体现在外延式估值提升、增量资金引入、经济定位提升上。首先,管理层对于并购重组的鼓励和流程简化催生了A股史上最密集的停牌潮,年初至今共有324起并购发生(含通过和在审)。传统行业的公司进行跨界并购文化、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未上市公司可以突破原有的估值中枢,通过一二级市场定价差来提升市值和估值空间。其次,混合所有制的改革重点是引入民营资金,而资本市场由于信息公开透明,将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场所,相应资金的参与无疑为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再次,A股市场作为股权融资的金字塔尖,在转型过程中承担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职能,过去两年,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只占到社会融资总规模的3%,市场的低迷使得大量融资需求转向高成本的非标融资。在转型过程中,最需要资金的企业恰恰集中于轻资产的新兴产业,按照传统信贷和影子银行的债权融资标准,很难获得资金,而降低融资成本更是天方夜谭。因而提升资本市场地位,带动股权融资,是实现转型中社会融资成本的重要一步,也是激发经济活力和效率的重要举措。
配置红利,即真实无风险利率下行对资金配置风格的影响,资本市场有望受益于溢出效应。从年初央行[微博]通过SLF降低银行间正回购利率,多次直接下调7天、14天正回购利率,再到允许地方直接发债、针对棚改的再贷款等等,都旨在压低无风险利率。对于A股而言,其锚定利率的构成较为复杂,主要有定期存款利率、信托等非标理财产品利率、货币市场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民间融资利率等等,而每个因素的影响占比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很难量化。但从大趋势角度分析,上述因素大多将延续下降的趋势。加之未来投资增速的中枢下移,资金密集型行业未来的吸金压力将持续下降,其衍生的融资需求也会逐步下移,因而过去两年影子银行体系过快扩张对于权益类资产的挤出效应已经褪去。A股市场对于资金的吸引将呈现出正循环,即市场上涨将成为资金配置的最大逻辑,这种逻辑正在强化中。
在上述三大红利影响下,3季度以来,制度性变革和中长期预期的扭转成为A股上涨的源动力,与之前传统模式下经济反弹所引发的估值修复行情不同,当前A股的上涨驱动力缘于新旧周期交替下的红利释放,这种驱动力的持续性和影响形式从目前而言仍处于初期。这种驱动力能否演变为系统性牛市尚难定调,但未来几年结构型牛市的特征将不断强化。短期而言,经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市场乐观情绪会驱动股指进入短期赶顶过程,预计四季度指数进入整固的概率较大。
A股近10年国庆节后8年上涨 股民可安心持股
专家发言:节后A股行情无论上涨或下跌,都建议投资者“抓小放大”,即重点抓住盘子小、动力强的小盘股,操作比较灵活。
又是一年的“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对于这个问题,总是让投资者纠结。
昨天,众成证券分析师马刚认为,股指上攻机会将在“十一”之后,股民不要在节前急着“落袋为安”,不妨安心持股过节,等待节后抛出机会。
4年熊市,国庆节前一周全部下跌
2001-2004年的4年熊市期间,国庆节前一周,A股市场全部呈现下跌走势,其中2001年下跌2.33%、2002年下跌1.45%、2003年下跌0.27%、2004年下跌2.71%。国庆节后一周,2001年和2002年A股市场继续下跌,2003年和2004年转为上涨行情。
马刚说,这4年熊市,国庆节前的A股走势都是处于下降通道,即便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出现平盘报收,甚至小幅上涨的行情,也依然不能马上扭转节后的走势。不过2003年的国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大盘承接节前的止跌企稳走势,低开高走,继而走出一波跨年度的弹升行情。
10年A股,国庆节后一周八成走高
统计过去10年“十一”后一周的A股走势,除了2005年和2008年下跌之外,其余8年全部是红盘报收。由此可见,过完国庆节,市场还是以上涨为主,今年节后上涨就成为大概率事件。
2004-2013年的10年间,国庆节前一周,2004年、2009年和2011年则出现下跌行情。马刚解释说,2009年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之下,再加上创业板上市,从2009年8月初到9月底这段时间,大盘一直以回落为主,而“十一”假期之后,就迅速出现一波持续将近3个月的上涨行情,累计涨幅高达20%左右。
假期7天,股市休市却成为“拐点”
在过去的10年当中,“十一”前后,总共有3次成为市场的转折点。A股市场虽然放假了,但是依然受到外盘的影响,而且国庆期间出台的一些新政,也往往对股市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3次“拐点”分别出现在2009年:上证指数在经过了两个月连续下行之后,在国庆节前一周达到阶段性底部,随后出现一波上涨行情;2010年:也是经过约两个月的盘整之后,从国庆节后的第一周开始上涨,而且上涨时间超过一个月;2011年:国庆节前一周大盘跌幅达3.04%,但节后一周市场强势收复失地,大涨3.06%。
10年国庆节前/后一周A股行情
年份 国庆节前一周涨跌 国庆节后一周涨跌
2013年 0.68% 2.46%
2012年 2.93% 0.90%
2011年 -3.04% 3.06%
2010年 2.47% 3.13%
2009年 -2.09% 4.76%
2008年 10.54% -12.78%
2007年 1.79% 6.32%
2006年 1.54% 1.84%
2005年 0.32% -1.39%
2004年 -2.71% 1.88%
港口水运板块
节后还会有戏
昨天早盘,沪深两市双双高开,沪指再次创出年内新高,不过,随后权重股集体杀跌,大盘跳水,深成指翻绿收盘;沪指收盘也仅仅微幅上涨0.07%。分析人士认为,市场虽然在节前冲高回落,但加速强攻势头渐显,预计大幅上攻机会将会在“十一”之后出现。
对于持股过节的投资者,建议持有港口水运、输配电气、军工等行业板块,这些板块目前位居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列,而电子信息、房地产、券商则受到主力资金减持。国庆节之后,随着市场做多氛围渐浓,预计主力资金回流力度和持续性还会继续增强,而且有望从反复轮番拉抬的操作思路逐渐过渡到重点跟进有序突破的阶段,这就预示着主力资金有意重新掀起强攻行情。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市场反弹契机,酌情低吸蓄势充分且具有成长性的优质个股。港口水运虽然已经连续上演好戏,依然有望反复活跃。
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 外媒: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
- 2015年对外投资规模可能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
- 未来三年央企在辽宁投资有望达到万亿
- 养老服务业的机遇:床位增量拉动3000亿投资
- 机构:料8月新增贷款仅7000亿 实体信贷需求
- 未来信用卡发展趋势深入探讨
- 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增无减
- 预测:7月份信贷投放规模增长约7700亿元
- 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稳健 并多措并举
股市:两大重磅利好预示“银十”行情
2014年前8月煤炭生产供应数据统计
民营银行获筹建 短期难改竞争格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