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陕西经济稳中趋好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2014-8-13 14:21:1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上半年经济稳中趋好
据陕西省统计局初步核算,陕西二季度当季增速达10%,远高于周边的其他能源省份。其中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均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增速分别为19.9%、13%、64.3%。
陕西能够在能源工业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平稳换挡,得益于政策调控的从容坚定、科学合理,在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调整时?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陕西积极引导非能源产业发展,非能源工业的增速和新开工重点项目投资比重开始逐步高于能源工业,保持非能源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在能源经济不景气下,实现了换挡不失速。上半年,非能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54.96亿元,增长16.1%,拉动全省工业增长9.43个百分点。
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表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稳增长仍将是最主要的任务,应继续把实施项目作为重要手段,把激发市场活力作为长期保障,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在保持较快增长中调结构,在结构优化中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陕西三次产业投资占全省投资比重分别为3.5%、32.8%和63.7%,“三、二、一”的投资产业格局加速形成。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保持在六成以上,继续引领全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以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业为代表的八大工业支柱产业中,支柱产业产品除四项增速加快外,还有四项处于回落态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比一季度降低67.2和0.3个百分点。此外,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低迷,效益指标在一季度下滑的基础上继续下滑,市场环境依然严峻。
陕西省中小企业局企业经济运行处处长李宁认为,目前中小企业低位运行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从全省重点监测的5000户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市场订单有所减少。从从业人数看,监测企业中20%的企业职工人数有所下降,为近几年少见,局部地区的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从三产投资比重来看,农业和农村可开发空间很大、发展潜力也很大。”陕西省政府参事曹刚说。
在榆林市农业大厦的一层,当地农业部门联合榆林金三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有机农产品的集中展示和销售搭建了平台——榆林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该中心汇集了上千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以有机、绿色、生态循环、四季供应为特色。据榆林金三边公司总经理张侯平介绍,借助这个平台,一个季度可帮助当地农户及农业类企业销售数百万元农产品。
破解优势产业发展瓶颈
曹刚认为,陕西应当着力破解优势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坚持积极开发新兴产业和深化传统产业再开发相结合的路子来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只要走好煤炭转变为清洁高效燃料这条路子,陕西煤炭将大有前途。”曹刚表示,目前煤炭产业面临压力较大,根本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路径体系,这不仅可以彻底破解煤生产面临“被替代”压力问题,而且能够大大拓展煤基化工产业,开创更有效的经济利益空间和更大产业发展前景。此外,如何强化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开发,都大有文章可做。
对于陕西经济下半年面临的挑战,曹刚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主导产业培育力度。陕西工业现在基本上是“一能独大”,除能源以外没有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产业,尤其是装备工业有条件做大却一直没有做大。对于本身的优势产业,坚决不能丢,而是争取要把它做得更大更强。陕西的科技、教育资源等优势也可以通过新兴产业开发更好地发展出来。
二是着力通过投资环境改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第三产业面广量大,行业门类复杂,主体是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居多,现在成为吃拿卡要的重灾区,这也是全民创业难以展开的最大制约因素。应努力通过投资环境的优化和改善,焕发民众创办服务产业的创业热情和增长活力,真正形成一种全民创业高潮。
三是陕西民营企业普遍面临困境,应加紧予以扶持和保护。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叫苦连天,突出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紧张、债务缠身、开工乏力。包括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多数是近十多年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其基本素质较好,经营理念时尚,是未来陕西民营经济发展的骨干,也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一定要支持他们。
- 2014年上半年浦东新区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
- 人民日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 逾70县市已取消GDP考核 中国正告别唯GDP
- 中国经济要看五大“增长平衡”
- 习近平:市场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完善宏观调控
- 物价走势基本平稳 通胀压力进一步减小
- 7月贷款增加3852亿 存款减少1.98万亿
- 湖北16条措施稳增长 力争全年投资超2.5万亿
- 2020年灌溉规划目标确定 2500亿元投资静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