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雷士照明内斗为何没完没了?
2014-8-12 9:00:5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昨日早间,雷士照明发布公告宣布停牌,与此前已经停牌的德豪润达一起坐等未来市场对于此次“武力罢免吴长江CEO”事件的价值判断。下午,吴长江和王冬雷两方又差不多同时举行发布会,就业界关注的问题进行说明。尽管两场发布会相隔千里,但恍如“打擂台”,双方的观点可谓针尖对麦芒。
谁挑事端?
谁打破了底线?这是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吴长江在其发布会上表示,7月14日,董事会要把二级公司的董事、法人更换,触及了他的底线。而王冬雷当时没有同他商量,而是直接通过内部通知的方式告知了员工、经销商。其次,在用人的问题上,对方也“恶心”了他。
王冬雷则在己方的发布会上称,在当初双方联手时,吴长江答应了不再做关联交易,但是事实上没有或者从来不想按上市公司规则出牌,在不断扩大关联交易,一次又一次冲撞上市公司底线,最终使董事会忍无可忍。王冬雷此前还表示,三周前他知道吴长江嗜赌成性、计划瓦解公司供应商链条、隐瞒董事会与三家公司签署20年协议的事情,都打破了其底线和原则。
关于谁利用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问题,吴长江声称,经他调查,王冬雷利用控制的公司控制着雷士照明的广东运营中心,一年的关联交易额达2个亿,“这是违规的。”而王冬雷表示,此次雷士照明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吴长江的非正常关联交易以及利益输送,并非雷士内部的个人争夺。
谁担责任?
谈及插手雷士照明的内部事务,吴长江的说法是,王冬雷“喜欢越权,不断的越权管理,引起我们管理层极大不满”。他还透露,去年王冬雷强行要把光源产品转移到德豪,但董事穆宇不同意,后来王冬雷想要开除穆宇,遭其反对。
对此,王冬雷反驳道,“恰恰相反,我现在深刻地后悔我对内部事务观察太少了。”因对吴长江的信任,他从未参加也从未召开过任何一次高管会议,一直在后台支持吴的工作。而且,在吴长江成立运营商联盟要挟雷士公司之前,他也从未召开过运营商大会。
至于谁救了谁,吴长江明确“是我救了他”。吴长江说,德豪财务状况一直很差,如果没有2012年的合作,就会崩盘。而且,当时双方是换股,不是掏真金白银。
王冬雷则称,“吴长江是一个即将破产的人,我救了你,我用投票权送你上董事会、CEO的位置,你应该好好工作。”王冬雷解释道,他通过收购吴长江5.86亿股,并用4亿元港元溢价的价格,从抵押银行手中接受了吴长江即将被收购的股票,使他免于破产,同时向他增发1.3亿股德豪润达股票,使其账面盈利。
谁能做主?
除了职责“到底是谁的责任”外,大量的幕后细节,也在双方的隔空对战中一一浮现,诸如欠下巨额赌债的证据,以及私底下的“君子协议”等。
姑且暂不论“到底是谁的责任”,目前双方之斗的实质在于控制权,即“到底是谁的雷士照明”。吴长江是雷士照明的创始人不假,但事实上德豪润达方现为雷士照明的大股东。雷士照明作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企,标榜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何大股东缺乏控制权,受人要挟?而董事会的决议甚至需要用武力来执行,不免令人深思。
作为德豪润达的实际控制人,王冬雷兼任雷士照明的董事长,但他表示,其在雷士照明没有签字权。而他对万州工厂的人事变更,亦受到暴力阻挠,并致使该厂暂时无法开工。对此,王冬雷很是无奈:吴长江“被董事会依法罢免,却进行暴力阻挠,包括舆论暴力,是对法律的亵渎,也是对公众的愚弄”,他只能“表示遗憾和不解”。
作为雷士照明CEO,吴长江还是公司的创始人及小股东,“应该考虑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却将“几十家运营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联盟或者无限公司”,与上市公司叫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失去控股权的吴长江,没有对雷士照明控制权本无可厚非,但本次争端事件却因“控制权”而起,最终导致“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却难以执行。”
雷士照明的一位股东感言到,吴长江是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和股东,在雷士照明的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可否认。但是吴长江一定明白,所有公司都只隶属于现在的股东,而不是一定属于创始人的,这是公司权益的基本原则。
“雷士风波成教学案例,”吴长江昨日说,它“最大的价值是对创业者的教训”。一位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雷士风波”同样也是企业治理中“内部人控制”的教学案例。
- 中联重科进军荷兰市场 引起了高度关注
- 宝马即迎第二波“降价潮” 平均降幅达20%
- 中石化跨界低价卖水抢市场
- 华润置地前7月斥资317亿元 成年内拿地王
- 华润医药出售旗下华润万东或即将收关
- 神华有意接手大唐克旗煤制气
- 万达将进军好莱坞 12亿美元投资洛杉矶项目
- 中石化进军饮用水 水占加油站销量超50%
- 中石油改革管网开放思路浮现 勘探开发市场化破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