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如何探索转型、提高生产率?
2014-8-7 13:56:2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提高生产率迫在眉睫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从2012年起我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出现绝对下降,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到2050年,我国老龄化率将达30%,人口抚养比相应上升,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趋于消失。
北大纵横资深合伙人朱宁表示,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的红利,但是从2004年开始,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以及工资的普遍上涨,中国企业开始面临劳动力供给的压力,人口红利对GDP的贡献也逐渐下降。在此情形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于能够使相对较少的劳动人口创造出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的社会财富。
据悉,劳动力作为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7年以来已上涨1倍多。此外,作为驱动中国企业成本的另一因素——商品成本也显著增加,中国大宗商品平均价格增长51%。对制造业而言,主要的投入包括大宗商品原材料、能源和中间产品设备、半成品等,服务业的成本则以劳动力和资本成本为主。
Kronos中国劳动力研究院院长、Kronos大中华区总经理缪青表示,中国企业面临包括劳动力和商品成本在内的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在此情况下,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用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产出时,企业才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事实上,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生产率对中国未来经济的重要性。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最关键的目标就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以消费为主导和以效率为核心的增长。虽然在以往的五年计划中也曾提到类似的问题,但是现在看来,提高生产率比以往更加紧迫。
朱宁认为,在今后的几年中,企业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将会面临更大压力。相关的产业政策也会发挥调控作用:一方面激励企业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对生产率低下及浪费资源的企业给予警示和处罚。
Kronos大中华区咨询经理李品伟分析道,中国长期以来赖以增长的引擎正在失效,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从2001年~2007年的4.7%,下降到2008年~2010年的2.8%。中国企业亟须提高生产率以保持盈利增长,提高生产率将是释放中国经济潜力的关键所在。
在探索中寻求转型
正如专门致力于研究增加生产率的第一人——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所言,“以最简单、最容易、操作人员所能承受的体力和精神压力最小和耗时最短的方式,完成生产动作,方能提升生产率。”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则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探索中摸索转型之道。
不难发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商务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企业在业务的拓展和发展中,正逐步将内部的业务流程和外部的商务活动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生产率及核心竞争力。
“作为制造型企业,从技术、设备、工艺等“有技术含量”的改善着手,提升生产效率,无疑是顺应大势的长远战略选择。”e-works主编李翔表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带来了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制造业互联网化不仅成为一种大趋势,而且如何掌握核心技术,借助网络提高效率,对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朱宁对李翔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日趋深度融合,消费互联网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工业化思维正在向互联网思维转变,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一是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二是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三是由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对我国的传统企业来说,只有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推动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生产率增长实现更卓越的绩效,才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不掉队。
传统制造向服务转型
企业要想赢得未来竞争,不转型升级,便没有出路。李品伟认为,除了要向创新型企业转变,拥抱互联网,运用新技术外,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
以某汽车集团为例,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态势下,为提高集团产品的竞争力,首先要摆脱“依靠促销或降价来扩大市场份额”的局限,必须要依靠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来赢得市场。要做到这些最关键的是两件事情,一是寻找和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二是发展配套的国际化服务体系。国际化的服务体系,不仅是汽车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竞争力,更是支撑一个汽车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化、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一环。遵循这两点发展理念,汽车集团实现了由制造型企业向创造服务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转型的“凤凰涅槃”。
劳动用工从密集型向技能型转型
除了互联网转型和服务转型外,劳动力用工转型也成为一大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是必然的趋势,利润微薄的产业将难以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可观的利润。尤其“用工荒”带来的生存危机正逼迫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应付不了挑战的低端产业将给高端产业发展让出“地盘”。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有限的人力获取更多的利润考验着企业的智慧。
“提高劳动员工的熟练程度,做好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谓首选良策。”李翔表示,由于近年来制造业领域一线员工离职率偏高,一年以下工龄的员工占到40%以上,三年以下工龄的员工占到70%以上,员工平均熟练程度大大降低,极大地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做好员工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并且不仅要提高现有生产工艺的熟练程度,还要适应生产工艺不断变化的需要。
另外,积极开展定岗定编工作,也能确保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某电商企业人力资源高级总监表示,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岗位设计提升人员效率,有点类似于超市收银员,一线员工只负责类似收银这样最简单的事,如果遇到困难,马上找二线员工解决,二线解决不了的找三线,三线解决不了的找四线。在这个流动率较高的行业里,这样的做法大大提升了人员效率,对于一线员工的培训也相对简单,二、三、四线这样高技能的员工需求数量也不高,节约了不少人力成本,同时也给员工提升了晋升通道。
该总监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组织配置以及企业的激励水平越高,员工积极性就越高,组织生产力也就越高。但一个企业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借助先进管理实践挖掘劳动力资源潜能
李品伟认为,除此之外,企业通过高效运营,以更优化的流程和实时控制、更透明和合规的管理,更科学的决策来管理好劳动力资源,也是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有效办法。
以某压缩机制造企业为例,李品伟分析道,这家企业一线员工有5000多人,他们通过工艺定岗这种方式来提升劳动效率。所谓的工艺定岗有2个维度,一是多能工,即每个员工鼓励学习多种技能,每会一种技能,工资系数都会提升;二是多等级,每个技能分初、中、高级。通过这种模式,既能满足生产需求,也能减少人头数,从而提升劳动效率。但是,现在他们也遇到了问题,那就是员工都在努力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能冗余,合规管理和最优化资源配置是提升生产能力和工作条件的关键所在,因此,建议这家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世界级的Kronos劳动力管理软件,借助Kronos在全球同类型企业的实践经验来帮助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利用软件自动化梳理好的技能管理、与生产需求结合的排班和调度、直接工时和损失工时跟踪、生产率、缺勤、加班、成本等关键绩效指标,将管理体系落地。
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重要因素,拥抱互联网,令传统制造业把握了重生之机;服务转型让传统制造业走上了突围之路;而劳动力用工的改变,通过对员工技能的规划和合理安排,并根据一线实际绩效的准确测度来给予合理的激励,提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和整体效能,更是让传统制造业在提升劳动生产率方面从内部找到了挖潜之道。企业如在这几方面大刀阔斧积极探索求变,提高竞争力指日可待。
- 塑料制品回收价格或为行业发展关键点
- 锁具企业须扩大销售渠道
- 山东纺织向产业纺织转型 谋求价值链高端
- 高奶价成制约我国乳制品消费增长关键因素
- 不甘沦为网购“试衣间” 传统商场应如何突围?
- 赵本山的营销策略 让每一个弟子成为子品牌
- 地板企业锁定在三四线市场 以低价高质突破
- 渠道下沉将成我国彩电企扭转关键
- 打开应用市场是3D打印加速产业化关键环节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