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席卷12家日企 美欧日系厂商将踩急刹车
2014-8-7 9:17:1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中国反垄断调查风暴继续席卷汽车行业,继德国车企奥迪和美国车企克莱斯勒“沦陷”之后,又有12家日本汽车企业卷入漩涡。6日,国家发改委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闻发布会上透露,12家日企涉嫌汽车零部件垄断。
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汽车反垄断的进程:目前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现已查明,两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上周江苏省物价局反垄断分局已对苏州、无锡等五个城市的奔驰经销商进行了反垄断调查;8月4日,上海市发改委、江苏省物价局所属的反垄断局组织力量,对奔驰公司上海办事处进行了调查。奔驰是不是存在垄断行为,目前正在调查取证。
此外,李朴民还抛出一个重磅消息,发改委已经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至于企业名单,李朴民表示,等有了具体的结果和进一步信息就会发布。
12家日企卷入漩涡
目前,多家日系车企皆拒绝对这起反垄断风暴置评及透露相关信息。丰田中国新闻发言人牛煜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尚不了解相关情况,假如丰田涉及到这方面,该公司会全力配合。而本报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丰田旗下的雷克萨斯近期曾被发改委约谈。
本报记者查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今年4月首次披露的“整车配件零整比”(指后市场上一辆车所有配件的价格和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报告发现,18种常见车型里有10款车型整车配件零整比超过了400%,其中奔驰C级W204车型的零整比竟高达1273%,而宝马、奥迪也有车型的零整比超过400%。
不过,涉及垄断的不只是欧美豪华车品牌,日系车也卷入其中。根据上述零整比报告,丰田汽车零整比率居高不下,整车配件零整比超过400%的10款车型中,丰田占到4个席位,包括雷克萨斯ES、凯美瑞、卡罗拉及雅力士,其中雅力士零整比高达720.28%。而国际市场零整比一般不超过300%。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进军5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就透露,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和现象在汽车行业普遍存在,不仅是豪华车和进口车,该协会正协助国家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调查,至于怎样处罚,将由执法部门来依法处理,暂时不便透露有关信息。
实际上,在美国、日本、欧洲等较为成熟的汽车市场,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针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反垄断调查。美国曾重罚过多家零部件垄断日企。根据媒体报道,就在今年2月,日本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承认操纵汽车零部件销售价格的行为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同意支付4.25亿美元的罚款,这是所有汽车零件商牵扯进反垄断调查中力度最大的罚款。
反垄断将引发降价潮
回应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捷豹路虎、奥迪和奔驰以及克莱斯勒已相继采取主动降价,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例如,在奥迪宣布降价之后,国产奥迪A6L的“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与欧美豪华车情况不尽相同,日系车中不少整车并没有太大的降价空间,相比而言,后市场里不少日系车零部件价格还是偏高,降价空间较大的主要是零部件。
实际上,发改委此次反垄断调查,不局限于整车价格,更针对售后市场零部件供应渠道垄断和车厂与4S店限价限区域销售,欲消除“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
发改委对汽车及配件的调查始于2011年底,在广泛征求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和律师意见的基础上,对严重违反《反垄断法》的一些汽车整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了调查,并将根据违法的情况依法作出处理,目的就是维护汽车市场的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国家掀起这轮汽车反垄断调查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消费者盲目崇洋媚外的观念也亟须改变,进口车以及进口零部件价格居高不下、原装车价格比组装车价格高,这些都是被中国消费者追捧出来的,造成了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技术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市场换技术的计划并未实现,在北京街道上的士大多是现代品牌,而上海的士不少是桑塔纳,这在其他国家极其少见,大多数皆本土品牌,这些应该引起深层次反思,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自主品牌才真正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反垄断撼动汽车业格局:美欧日系厂商将踩急刹车
在肆意掠夺中国市场垄断性暴利的路上“飙车”多年后,美欧日系汽车厂商们将不得不紧急踩一下“刹车”。
昨日上午,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对奥迪、克莱斯勒的调查表明,两家车企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他同时透露,“国家发改委近日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汽车零配件垄断行为的调查,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这并非日系零部件企业首次吃“罚单”。美国司法部去年9月26日通报,日立汽车、三菱电机、三菱重工等9家日企承认操纵美国汽车零部件价格,为此将支付逾7.4亿美元罚款。
“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外资企业在本国赚取垄断利润。”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可以预见,随着反垄断调查的深入,豪华车、零部件价格以及维修保养等的费用都会下降,中国消费者将迎来更好的消费环境。对相关车企和经销商而言,冲击难以避免,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将现重大变化。
调查始于2011年底
“国家发改委对汽车及配件的调查,始于2011年底。我们在广泛征求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和律师意见的基础上,对严重违反反垄断法的一些汽车整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了调查。”
李朴民详细介绍了调查的最新进展,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近尾声。奔驰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正调查取证。8月4日,发改委物价和反垄断部门对奔驰位于上海的办事处进行了调查。上周,江苏省物价局反垄断分局也已对苏州、无锡、丹阳等五个城市的奔驰经销商进行反垄断调查。
“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现在很多产业都有反垄断措施,这是为了迎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诉求,让市场发挥最大的作用。”有业内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
国家相关部门对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多聚焦在零配件价格过高的“零整比”问题。所谓零整比,就是将一辆整车拆开来,按厂家授权4S店报价的零部件售价,除以新车厂家指导价,其比值能反映厂家通过维修和保养环节是否攫取过高利润。通常情况下,“零整比”在300%之内被认为是合理的,国内豪华车品牌这一比例通常超过400%。在今年4月,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发布的一份零整比报告中,北京奔驰C级W204以1273%的整车配件零整比高居榜首。
汽车厂商:降价或是虚与委蛇
面对反垄断调查,多家跨国车企已经着手宣布下调零部件价格作为回应,包括克莱斯勒、奥迪、奔驰。
目前,中国的豪车市场被外国品牌尤其是德国品牌主导,其中奥迪、宝马[微博]和梅赛德斯·奔驰共同拥有约七成的市场份额。
AutomotiveForesight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豫从事汽车行业咨询服务多年,深谙中国市场给高端车厂商带来的高利润空间。在他看来,很多汽车厂商在中国市场卖一辆车的利润,需要在海外市场卖10辆车才能实现,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应该纠偏。张豫认为,豪华车等高端汽车制造商无疑是这波反垄断行动中受冲击最大的。
据央视报道,路虎揽胜在中国市场的售价至少为人民币189万元(合30.5万美元),而其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仅相当于人民币约54万元(8.7万美元)。
“反垄断调查不应该是短期行为,而应该建立长效监督措施和机制,否则,可能降不了太多,而且很快会恢复原来的价格。”崔东树对最终结果不无担心。
事实上,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提醒,风口浪尖上,不排除有汽车企业通过降价虚与委蛇,应付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查。
以克莱斯勒为例,其近日下调了部分产品和零配件的价格,零配件价格的平均降幅更是达到20%。其中,旗舰产品Jeep大切诺基SRT8的价格下调了6.5万元人民币,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的价格下调了4.5万元人民币。
市场销售专家人士对此分析指出,看上去上述这几款车的降价幅度很大,显得车企决心很大,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几款车在中国市场每年的销售量很少,像Jeep大切诺基SRT8每款不到50辆,拿出这样的车型来降价,显然只是装装样子。
经销商:4S店销售模式有望打破
汽车厂商服软并主动降价后,汽车经销商则有望获得自由呼吸的一线机会。
汽车行业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汽车4S店以品牌授权经营为主,单店实施单一品牌经营并统一由汽车总经销商管理。现行的4S店模式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未来需要更多政策松绑,对汽车销售模式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随着垄断格局被打破,汽车流通市场将重新洗牌,改变当前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
有汽车行业研究员认为,反垄断调查对整个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在流通领域,垄断格局的打破将有助于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近期工商总局取消总经销商和授权经销商备案的举措来看,一方面利好实力雄厚的大型汽车经销商开拓“汽车超市”等多元化经营模式,未来4S店将打破单一品牌汽车销售的现状,有望出现“汽车卖场”、“汽车超市”等经营模式,包括庞大集团、亚夏汽车等;另一方面,有利于进口车市场发展,利好像国机汽车这样的提供批发贸易服务的企业。
零部件商:或为深化改革“首战场”
汽车厂商的垄断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定整车价格;二是限定4S店的零配件价格和保养价格。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称,目前部分品牌降低了部分车型的价格,但其他车型的零整比还是不低。国际上通常零整比是2比1或3比1,依次推测,未来跨国品牌的降价更大可能是在零配件而非整车售价上。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乔梁博士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很多进口车零配件价格居高不下,缘于厂商垄断零配件供应,经销商根本没有话语权。一些零配件原本是单个换只需要50美元,但厂商却要求消费者必须成组换,价格就高达500美元,这种更换模式导致厂商在零配件价格上的垄断。
在崔东树看来,造成日系零部件厂商垄断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掌握核心技术优势,技术壁垒高,光靠反垄断政策很难改变。因此,他建议,除了要求其降价外,还可以要求零部件企业也同中国本土企业合资,一方面提升我们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以期改变垄断格局。
事实上,汽车零配件垄断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一旦打破汽车厂家在这一领域的垄断,汽车零配件行业很有可能率先引入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成为汽车产业深化市场改革的“首战场”。
- 上半年广州楼市成交持续走低
- 北京首推商品房项目 仍存去化压力
- 险资运用余额上半年快速增长
- 国内光伏电站集中装机 电站融资创新大势所趋
- 电解铝等四行业陷入越淘汰越过剩怪圈
- 成本不断攀升 木制品行业利润持续下滑
- 外贸形势转好 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 货币政策需多管齐下降低成本
- 我国屋顶分布式市场将迎启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