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海澜之家的总部,我们见不到制衣设备和制衣工人,在这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是24座高度智能化的物流仓库,这些仓库每天都要发送由供货商提供的93万件衣服到全国的4000多家终端门店。
2015年,海澜之家卖出了2千5百万条裤子,2千8百万件T恤和1千9百万件衬衫。这些数量庞大的货品大多由全国各地200多个供应商运送到海澜之家的物流中心统一存储和分配。全自动化的配送线路代替传统的生产流水线,成为海澜之家的中枢神经。
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顾东升介绍,我们专注于上游的产品研发跟下游的终端管理,把中游的成衣生产实现了外包。实现了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的转移,实现了二产的人赚三产的钱的目标。海澜人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新建厂房-新增员工-扩大生产"这样的传统模式,且不说身处产业链的最低端受制于人,单就想要达到海澜集团2014年600亿元的营业收入,所需的土地、人力和建筑资源就分别是现在的8倍、5倍和14倍。而通过生产外包,海澜之家只需要通过加强研发设计力量,就能够整合社会资源,成为生产供应商的标准制定者。
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商品中心总监黄齐介绍,通过市场调研,借助市场分析,对供应商做出宏观指导。其次,我们通过规模化采购优势,帮助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而在下游的销售端,区别于传统的逐级代理模式,海澜之家采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类直营"加盟制度,对全国4000多家门店实行连锁标准化管理。在当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海澜之家通过走"品牌+连锁经营"的新商业模式,建立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联盟,实现了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的成功转型。在海澜之家的引领带动下,当地政府积极鼓励制造企业开展"主辅分离"工作,把企业的服务部门分离出来,推动企业向自主研发、品牌建设等产业链高端延伸。
江阴市商务局局长查建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从2010年起,江阴加快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近六年来,累计分离企业300家,实现销售2555亿,税收25.8亿元,政府为主辅分离工作兑现扶持奖励6500万元。
商业模式的创新让海澜之家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成长,连续当选中国服装家纺行业品牌第一。2015年,国内服装企业业绩纷纷遇冷的背景下,海澜之家却逆势上扬,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28.3%。
- 星期六鞋业正式宣布收购时尚媒体OnlyLady
- 绫致幕后的ODM要上新三板 数据透露给我们什么
- 阿迪达斯拟在美国开设第二家“Speedfact
- 雷迪波尔营收、净利双降 市场缩水仍在募资扩张门
- 婴童服装品牌Hanna Andersson被L
- 朵诗妮:让时装也充满生命的意义
- 柒牌、七匹狼:开启泉州服装领域智能时代
- 达芙妮十六年兴衰:老客户称其款式越来越“土”
- 利郎营收及净利润持续下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