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3年底提出实施“五水共治”工程,一方面满足民众对绿水青山的情怀,一方面以治水倒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发生在南北湖村的转变就是一个生动注脚。在南北湖村,由于农业和工业发展加快,生产生活垃圾增多,导致大部分河塘泥沙淤积、水流不畅、污染严重。“村里下定决心,先后投入500余万元人民币对全村污水河塘进行整治,改污塘为湿地。”据村主任李爱芹介绍,已完成120余亩湿地改造,剩余部分也已基本完成清淤工作,接下来将开展引清水和河面、河边绿化工程。
“以前这里河面漂着垃圾,岸上杂草一尺高;现在大变样了:水变清了,鱼多了,河塘里种上了荷花,看看就舒坦。”说起家门口的变化,夏理云高兴不已。
与民生福祉一同提升的还有浙江工业经济的档次。以治水为突破口,浙江以倒逼机制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转化。
浙江中部的新昌县就曾走过只要金山银山的老路,在十多年前,这里的工业废水没有处理就流向了新昌江。从2005年起,新昌开始用生态约束倒逼企业产业升级,仅5年时间,新昌关停搬迁新昌江两岸40多家重污染医化企业,治理范围扩大到电镀等所有产业,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如今,新昌三江出境交接断面水质已获浙江省考核六连优,工业经济不降反升,有利地佐证生态和经济可以和谐共生。
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每一个产业都正被打造成万亿元级别。
原本偏居浙江一隅的淳安县,早些年属于欠发达地区,如今却是旅游的香饽饽。很难想象,在20多年前,这里的下姜村是淳安最穷的村庄之一。如今,葡萄园、草莓园……彩色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业兴起,老百姓从土地上的收入增加5-6倍。这种变化让村民杨红马觉得有了奔头:“虽然离发达地区还有一定距离,但20多年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我们信心满满。”
浙江省2015年实现GDP42886亿元人民币,增长8%,其中,人均GDP为77644元人民币,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每一条河流、每一个人发生的转变,折射出浙江正画好“山水画”,打造“绿富美”,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
- 企业社保费率将阶段性下调 专家:个人待遇不会降
- 国内首个“互联网+清洁能源”项目落地深圳
- 央行MLF加逆回购投放资金 7天逆回购利率维稳
- 广东降成本调查:企业看重社保缴费下降减负
- 北京将取消计生证明作为落户前置规定
- 外贸逆袭只是开始 中国经济拐点有待观察
- 国务院下调养老保险等费率 每年为企业减负超千亿
- 我国推出系列激励性土地政策支持企业去产能
- 国务院: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