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酒店需求的增长,进驻中国市场的酒店类型逐渐呈现多元化特征。但酒店市场的传统格局是:上海、重庆等领先城市主打商务酒店,而西安、三亚等旅游城市以休闲特色酒店为主。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旅游业的增长促使酒店管理企业以及开发商在各地酒店市场展开多元化经营。在以商务酒店为传统酒店类型的市场,休闲酒店得到显著发展。
据全球领先的房地产顾问第一太平戴维斯近日发布中国酒店市场报告显示,中国酒店市场在过去十年中的增长令人瞩目。尤其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成功举办,使中国的地位日益显著。
但在过去五年中,在需求疲弱—尤其是商务与政府的需求不佳以及平稳供应的双重作用下,酒店客房日均价步入下行通道。为了在不断演变、竞争升级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酒店需要增强创新意识,强化产品、服务的多元化定位,从而吸引更广大的客户群。
如今,为了在不断演变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酒店必须强化产品的多元化定位,以吸引更广大的目标客户群。
有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五星级酒店入住率为57.9%,与去年同期持平。尽管有复苏迹象,但由于反腐计划力度加大、政府财政收入下滑,2015年五星酒店入住率预期将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
第一太平戴维斯指出,鉴于经济增长放缓、消费习惯改变,预期全国酒店可租客房平均收入将在2015年继续下滑。尽管如此,一线城市仍录得同比增长,上海与深圳的同比增幅分别为7.1%与8.0%,较前四年平均水平分别高出0.4%与4.8%。三亚的酒店可租客房平均收入同比大涨22.7%,较前四年平均水平高出10.5%。
事实上,虽然商务酒店遭反腐打压,经营压力倍增。由于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酒店业开始出现转型,定位为休闲度假目的地的酒店正快速扩张。
以中国最为发达的旅游胜地,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三亚为例,2011年国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点,虽然2014年在此基础上减少19.4%,由于国际游客选择去往中国以外的地区休假,这股趋势还将持续,但三亚并不会面临重大损失。因为国内旅游(约占三亚游客的97.1%)仍在快速增加,2014年国内游客人数超过1,300万人次,同比增加11.3%。
对此,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市场研究部主管简可向《证券日报》表示:“随着财富逐渐增加,消费品位日趋多元,且酒店或度假村及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国内旅游预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酒店运营商一方面进军海外市场,抢“一杯羹”,另一方面也在开辟新途径以增强自身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不仅出于巩固市场份额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增进与本土开发商的合作。”
无独有偶,借助旅游赛事快速拓展的城市还包括上海。从上海酒店市场来看,其供应持续增长,三、四星级酒店表现强劲。
- 两部委启动专项整治:A级景区违规提价或被降级
- 上海53家景区签订“不涨门票价格”承诺(名单)
- 中国游客在国际游客中的比重达到9.58%
- 全国逾两千景区承诺门票价格不上涨
- 双节临近 专家呼吁建立透明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 慢快餐概念兴起 快餐开始注重体验
- 艺龙等在线旅游企业烧钱圈地
- 去哪儿网缠斗稳健携程 度假业务是新战场
- 访港旅客增长率放缓 香港零售商面临倒闭潮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