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的公告》,即业内所称的“58号文”。文件规定,从2014年9月1日起,暂停受理多晶硅加工贸易业务。但在发文前获得批准的合同,可以继续执行完成。由于加工贸易审核是一年一次,这实际上给了多晶硅加工贸易业务一个一年的缓冲期,到今年8月31日期满。
以隆基股份为代表的下游硅片生产商、组件商,希望不要关闭多晶硅的加工贸易通道;以保利协鑫为代表的上游多晶硅生产商,则希望能严格执行“58号文”,保护“民族产业”。
2014年上半年,商务部陆续裁定对美国、韩国、欧盟的多晶硅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作为对欧盟、美国、韩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回应。业内人士认为,加工贸易提供的另一通道,使得中国的“双反”措施并没有取得相应效果。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多晶硅进口量达到10.2万吨,同比增长了27%。2015年进口继续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为60088吨,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30.8%。其中,通过加工贸易进口多晶硅量为36223吨,占累计总进口量的60.3%。
毫无疑问的是,全面执行“58号文”,将利空下游硅片生产商、组件商,税务成本将增加。但对于同一个事实,中国光伏上下游各自的表述却相差极大。
第一个热点是,限制进口后,对于热销的转换效率超过20%的高效光伏电池,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能不能提供其所需原材料?
保利协鑫副总经理吕锦标称,国内生产的多晶硅产品,完全可以达到下游需求。这个市场每年所需多晶硅8000吨左右,但国内下游厂商已经习惯与国外多晶硅生产商合作,国内多晶硅生产商攻不进去。
隆鑫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则称,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的产品品质不稳定,不合格率高达15%-20%,而进口多晶硅的不合格率仅为0.5%-0.9%。
中环股份总经理沈浩平认为,高效单晶电池也分等级,较低等级的转换效率在20%左右,较高等级的至少也有22.5%的转换效率。国内可以供给其中较低端的N型硅片,但更高端的,其品质就达不到要求。
第二个争议热点是,执行“58号文”,对下游到底增加了多少税务成本?
吕锦标称,关闭多晶硅加工贸易后,采用一般贸易形式,美国多晶硅因为反倾销税超过50%,将被排除在中国市场外。欧盟的(德国)瓦克化学公司执行“价格承诺协议”,不受此影响。影响比较大的,是韩国产品。
钟宝申则认为,从韩国进口多晶硅增加的税务成本最少也在10%以上,对中国硅片加工企业而言,由于比海外仅有8%-10%的成本优势,竞争力将完全丧失。
隔空论战愈演愈烈。但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多晶硅加工贸易关闭还是放开,对国内光伏产业上下游的影响,“都没有企业宣称的那么大”。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58号文”仍是对国外多晶硅“双反”的政策延续,仍是在回应国外对中国光伏下游产品的“双反”。
目前,欧盟对华多数光伏产品出口商实施“价格承诺协议”。对应的,中国对欧盟对华出口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瓦克化学亦实施价格承诺。美国对华“双反”态度最为强硬,对应的是美国产多晶硅获得的反倾销税率为53.3%-57%,远超韩国及欧盟。
贸易保护从来都是把“双刃剑”。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工信部的一位官员称,在今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前期接触中,中方曾提出双方慎用贸易救济措施,言外之意是建议双方都退一步。而美方虽然提出要求取消关闭多晶硅加工贸易政策,但未提及让步及交换可能性。对此,上述官员称中方可能就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
- 我国出口前景仍不乐观 三季度或明显放缓
- 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增长 义乌回暖圣诞订单增三成
- 售假位居网络零售十大热点被投诉问题之首
- 时尚品牌纷纷涉足餐饮界 奢侈品牌转换跨界方式
- 港零售持续疲弱 商铺租金全年料降15%
- 零供矛盾爆发:洗化品牌断供大卖场
- 北京禁止京外央企总部新迁入
- 物业“撕逼”大战在即
- 赌城陨落营收连跌13月 转型路不那么好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