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认为,发展旅游经济,不可杀鸡取卵,仅靠涨价只能为某一景区带来短期利润增长,但是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抑制景区票价过快上涨,不能仅靠旅游主管部门的“喊话表态”,还应遵循市场规则,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自觉摆脱门票依赖症。
景区频频涨价
自2007年,国家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对于即将迎来的“解禁年”,部分5A和4A级景区近期已宣布涨价。据了解,已公布涨价的景区有11家,多家涨幅超30%。
网民“eillieen”认为,一到旅游旺季,旅游景区涨价已成全国的共性问题。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一味上调,消费者旅游支出越来越高,旅游服务却没有显著提高。过度关注眼前利益将导致客源流失,打击游客积极性,从而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网民“楼嘉军”认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是景区频频涨价的“三大推手”。目前旅游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旅游产业链不完善是景区产生“门票依赖”的重要原因。游客在景区除了买门票外,没有增加在餐饮、旅游纪念品方面的消费,门票收入占游客在景区消费比例达到80%至90%。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网民认为,抑制景区票价过快上涨,不能仅靠旅游主管部门的“喊话表态”,终究还得靠市场机制解决。有关部门要遵循市场规则,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
网民“刘思敏”建议,景区首先应明确产权,然后由中央授权地方政府管理,确立地方政府的管家角色,而不是拥有者的角色。同时,要确定一个合理的门票形成机制,定期公开财务报表,使经营活动、利润收入置于全民的监督之下,让游客做到“心里有数”。
网民“甄石”认为,“三年禁涨令”短期内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幅度和频率有限制,但长期看,不如理顺各方职责,以市场化手段引导规范景区涨价。各个景区应着眼自身经营特色和优势,多条腿走路,自觉摆脱门票依赖症。
- 餐饮创业:夹在变革和政策的尴尬风口
- 艺龙等在线旅游企业烧钱圈地 红包大战赔本赚吆喝
- 在线旅游业仍处亏损 与高增长齐飞“怪圈”中
- 国有银行降薪打翻金饭碗:从行业健康角度看为利好
- 媒体:内地游客大减 港争一线城市全开放
- 导游小费合法化推广 导游薪酬制度更需完善
- 曼谷爆炸事件重挫泰铢泰股 将对旅游业造成冲击
- 政府:将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不合理低价
- 中国俱乐部大面积亏损:4000条游艇70%长期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