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原地产提供给记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7个月,一、二线城市成交土地明显锐减,其中一线城市合计成交259宗土地,成交额为2119.04亿元,这一成交额相比2014年同期的2891.33亿元锐减26.7%。
不过,一线城市土地成交楼面价则出现了明显上涨,平均楼面价为6725.33元/平方米,同比上涨幅度达14.5%。
“供应减少是全国主要城市出现土地成交减少的主要原因,虽然大部分土地成交溢价率非常高,但因为挂牌土地明显减少,造成了土地市场的人为降温。”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记者表示,从目前市场看,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锐减,三、四线市场需求短缺。”
除此之外,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金额也出现明显下调,2015年前7月成交额为4780亿元,相比2014年同期的6794.8亿元,下调幅度达到了29.6%。
但从局部市场来看,二线城市开始连续出现地王。7月28日,合肥市滨湖区BH2015-05号地块楼面价7295元/平米出让,溢价率高达91%,成为“双料地王”;7月31日,天房集团以41亿元底价摘得天津河东区津滨大道与东兴立交桥交口东侧地块,创造天津年内总价地王。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从新增土地储备的分布城市机构来看,20家品牌房企在一、二线城市合计拿地占比72.3%,较2014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13家品牌房企在一线城市新增了土地,18家品牌房企布局二线城市。
“总体来说,品牌房企上半年拿地较为谨慎,但其聚焦一、二线城市的投资策略,拉升了新增土地储备的楼面价。”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二季度楼市逐渐回暖,土地市场信心有所恢复,房企拿地积极性提高,二季度20家品牌房企新增土地储备溢价率平均值为18.6%,较一季度上升9.51个百分点。此外,2015年上半年,20家房企新增土地储备平均楼面价为477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46.05%。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为了获得优质土地同时降低开发风险,品牌房企纷纷联手拿地,中小房企生存环境则更加恶化,且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这为大型房企提供大量并购机会,但也导致市场分化更加严重。
从CRIC监测的数据看,7月份59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共成交2899万平方米,环比下滑13%。其中,一线城市成交428万平方米,环比下跌10%;二线代表城市成交1920万平方米,环比下跌12%;三、四线代表城市成交跌幅最大,环比降幅达到18%。
成交量明显回调后,房价和涨幅也开始下调。7月份,尽管百城房价连涨3个月,但涨幅全面收窄。与6月相比,7月房价环比上涨城市减少7个,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减少2个,而7月房价环比下跌城市增加7个,跌幅在1%以上的城市较上月增加5个。
一线城市楼市在7月也出现了回调,突出表现就是成交量明显下滑。除北京因近期“通州副中心”效应带动楼市火爆,进而驱动7月成交量环比上涨33%以外,上海、广州和深圳7月成交量环比分别下滑33%、19%和9%。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成交量回调,很大程度上是前期房价暴涨对于需求的透支和抑制。
7月深圳楼市回调最为明显,在前期房价涨幅过快、需求透支和银行紧缩房贷的冲击下,深圳新房和二手住房成交套数分别下降14.4%和11%,而新房去化率也从4、5月份的90%以上下降到不足80%。
深圳房价也开始调整,尽管从数据表现看,新房均价环比仍旧上涨10%,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网签滞后的结果。最有代表性的是二手住房价格回调明显,7月份以来,深圳中原地产报价指数连续四周下降,一半以上片区二手住房报价开始下调,特别是宝安北区、南山北区等前期上涨过快的片区。
但是一线城市楼市的“热度”短期内难以消散。深圳、北京和上海新房价格环比涨幅进入涨幅前十位,其中深圳以环比上涨9.73%、同比上涨25.24%,连续7个月领涨全国,上海以同比上涨5.56%,连续三个月位列同比涨幅的第二位。
7月份土地市场整体疲软,但结构性分化趋势加剧,首先表现在成交下滑和楼面价回升的分化。受库存高压的影响,今年以来,开发商整体疲于去库存,拿地积极性不足。
上半年,300个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环比连续下滑。但是受一线城市溢价率居高不下、二线城市楼面价开始回升的影响,7月300个城市土地成交楼面价同比上升了30%。
同时,尽管土地市场整体疲软,但龙头开发商“加仓”的趋势明显。受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特别是7月份以来,多渠道融资对房企全面开闸,而“托底经济”对于楼市将继续依赖,再加上市场弱势下有利于龙头房企做大做强,7月份龙头房企一改上半年谨慎的态度,频频拿地或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龙头房企拿地更偏向于一线城市。上半年,20家典型房企中有13家在一线城市拿地,合计拿地金额951亿元,占全国拿地总额的53.7%,而土地市场总价和楼面价的前九位均为一线城市。
7月楼市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区域间的分化出现了新变化,除了传统的一线城市继续被看好以外,浙江楼市在民间资金积淀沉厚、产业转型的带动下开始全面回升。
其中,杭州房价连续上涨3个月,成交量连续4个月过万套,库存回到15万套下方,创今年库存的最低水平。而房价下跌的重灾区温州,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长了24%、库存下降29%。
但同时,作为经济重镇的东北,今年以来楼市供应过剩、房价下跌的局面难以改观,背后的原因在于重化工产业占主体、产业落后且升级缓慢、收入水平低、人口老龄化且大量流失。
类似这种区域间的分化,未来或将成为常态。展望三、四季度,即便楼市政策“空窗”,但货币政策宽松依旧、去库存主题不改,“稳增长”对楼市依赖还存在,全国楼市将继续弱势企稳并回升。但由于一线城市前期房价过度上涨、需求过度透支,成交量会明显下滑,房价也会出现调整。
- 上半年7大类重大工程包完成投资3.3万亿
- 76家房企发布中报预警:逾三成房企亏损 中小房
- 6月十大房企销售同比上涨六成 下半年仍有提升空
- 前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0.7%
- 7月上半月北京楼市成交量环比增98%
- 2015年7月上半月北京楼市成交量环比激增98
- 北上深三大城市房价再创新高 均价已超3万/平
- 6月份10强房企吸金940亿元 卖房均价环比涨
- 全国房价继续回升 各线城市走势分化加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