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上述76家房企尚不能代表A股140多家房企的整体表现,但截至目前,在76家公布2015年中报业绩预告的企业中,逾三成企业预亏,近五成房企净利润下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率下行的现象。
事实上,虽然目前一线城市房价上行,但拿地成本却愈发高昂,加上一季度不少房企迫于资金压力,均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侵蚀了上市房企的净利润。
逾三成房企亏损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获悉,在这76家已经公布2015年中报业绩预警的企业中,27家房企预亏。而预计亏损额度最高的是*ST京蓝,预计亏损4.2亿元-5.3亿元,同比下滑1850%~2338%;其次是嘉凯城,预计亏损额为2亿元。
对此,嘉凯城表示,由于公司半年度实际结算的项目较少,导致可确认的销售收入较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数;此外,预计2014年多数项目在第四季度结算。
事实上,在上述27家净利润亏损企业中,多达17家企业为首亏,其中包括阳光股份、渝开发等。
对此,阳光股份在公告中解释称,较去年同期相比,费用化财务利息增加;渝开发则表示,会展中心政府固定承租收入于2014年12月31日到期,未续签承租协议导致该项资产经营亏损;部分房地产项目未达到结转条件,造成房地产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亏损企业都发布了重组计划,但进展程度不尽相同,目前来看,重组成功者甚少。
“多数亏损房企都是由于产品集中布局在库存较高的城市,项目销售不畅,甚至迫于资金压力而减少开工量,致使一些项目无法达到预售条件,不但销售目标难以完成,降价销售的结果页致使净利润下滑。”某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而资金成本等上升也对其净利润侵蚀较大。
除此之外,拿地成本高是多数房企难以控制成本,难以提升利润的重要因素,尤其对全面退守布局一线城市的房企来说,土地成本越来越高。
中小房企盈利能力差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公布2015年中报业绩预告的上市房企来看,中小房企占比较大,万科、保利等千亿元级房企尚未公布年报业绩预告,因此,从目前数据来看,多数反应了中小房企今年业绩变动的水平。
“分城市来看,中小房企多数集中在非一线城市布局,这些城市尽管成交量有所上升,但价格上涨幅度不大,甚至在不断下跌。”上述人士向本报记者直言。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月份,尽管市场回暖已经非常明显,但房价分化去非常严重。一线城市需求较旺,成交量增长较多,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手住宅价格涨幅远高于二、三线城市;二线城市房价总体平稳,涨幅仍然较小;三线城市房价仍然下降,降幅继续收窄。
在二线城市中,大多数城市新房市场呈现“价跌量稳”的趋势。以杭州为例,成交量同比增幅近150%,创近5年来新高。但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开发商“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是其成交量创新高的主要原因。
而三、四线城市表现相对较差,部分城市甚至出现“量价齐跌”的趋势,高库存依然是市场的主旋律。
无疑,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中小房企更难以摆脱净利润下滑的困局。毕竟,“人找房子”的市场已经没有了,依靠土地溢价赚取利润的优势已去。
“这个市场越来越专业化了,过去只要拿到地就能赚钱的时代结束了。”某开发商高层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房企不但拿地成本高且地并不好拿,而且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沉淀资金量大,所以其融资成本也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担的。鉴于此,大型房企都开始寻找合作伙伴拿地开发,以此降低风险。
- 6月十大房企销售同比上涨六成 下半年仍有提升空
- 前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0.7%
- 7月上半月北京楼市成交量环比增98%
- 2015年7月上半月北京楼市成交量环比激增98
- 北上深三大城市房价再创新高 均价已超3万/平
- 6月份10强房企吸金940亿元 卖房均价环比涨
- 全国房价继续回升 各线城市走势分化加剧
- 楼市回暖加速:70城平均房价连涨两月 北上广深
- 6月份房地产景气指数近7个月来首现回暖态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