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人社部正推进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研究,目前已经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方案将在年内出台。从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看,目前各地差距巨大,5地区可支付月数不足10个月。专家认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将使制度彻底摆脱地区间基金收支余缺无法调剂的难题,可以提高制度遵缴率,稳定收入来源,有利于制度的收支平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早在2012年,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已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但此后,全国统筹推进步伐缓慢,甚至一度陷入停滞。
有专家认为,统筹层次太低是目前社保制度一切弊病的根源。便携性问题、投资运营问题、财务风险问题和可持续性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提高统筹层次。
事实上,从养老保险收支情况看,各地差异巨大,全国统筹已迫在眉睫。记者从人社部得到的数据显示,2014年,养老保险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上述8个省市的基金收入就占到总收入的52.7%。支出超过1000亿元的有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7省市的基金支出占到总支出的44.7%。
从基金结余情况看亦是如此。截至2014年底,广东省累计结余达到5128亿元,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结余也超过或接近2000亿元。
但贵州、吉林、天津等15个地区的结余均不及500亿元。2014年养老保险的可支付月数也极不平衡,广东、北京分别为50和30个月,但黑龙江、天津、陕西、吉林4个省市和新疆兵团的可支付月数均不到10个月。
“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是优化社会统筹制度的最重要的契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杨俊表示,随着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的出台,可以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的整体规划,消除地区之间因为负担比差异而导致缴费压力轻重不一,也可以通过地区之间调节资金余缺,起到化解地区负担比差异,实现互助共济的功能。
不过,基于一些历史因素,全国统筹必然面临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各个地方固化的利益格局。
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推进养老金全国统筹,必然会出现用东部盈余的养老金来弥补处于亏空状态的中西部地区,这将引发东部地区的不满,对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形成阻力。
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也持有相似观点。首先,由于养老金管理的层级很低,现金流收入与支出及其核算主要发生在县市级政府,真实资产也沉淀在这一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只有账簿,而不掌握基金;其次,由于统筹层次太低,各级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都有出资的义务,这就说明事权和财权是分散的,即资产的实际保管权在地方,但名义上的决策权却在中央,“夹”在中间的省级政府向中央政府负责。
“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各级政府都拥有养老保险的财权,但事权则与之不完全匹配。”郑秉文认为,地方政府虽然只有基金的“保管权”,没有决策权,但久而久之,基金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利益,并且越来越固化,“20多年来,这是统筹层次难以提高的真正原因之一。”
对于实现全国统筹的关键,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认为在于利益关系平衡,尤其是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具体负什么样的责任,要落实和平衡。在资金配置上不会“一刀切”,可能采取全国统筹调剂的模式:“最关键的就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权利,具体的方案出台后,不能只有中央有积极性,机制建立后不能都等着中央出钱,地方完全没有积极性”。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对记者表示,养老金全国统筹不能操之过急。养老金全国统筹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不能为了统筹而统筹,而是要等到制度、管理、技术、认识等方面的条件具备后,再加以推行。另外,中央与地方都要负担新的责任——中央应该负责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养老金的预算、政策、技术等;地方政府应该依法负责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双方应该拧成一股绳”。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养老基金历年结余超过3.5万亿元,最主要部分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占3.18万亿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称,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后,两万多亿元可纳入投资运营范围。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最为充裕的地区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北京、辽宁、山西、上海,均超过千亿元。根据已披露的信息,至2014年末,全国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36%,2014年收益率达到11.43%。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最高为40%。
广东省在2012年首开先例,将1000亿元养老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投资期限暂定两年。广东省社保局日前对外表示,目前1000亿元委托资金累计收益173.36亿元,按合同约定,广东已收回应得收益117.78亿元。
未来,养老金将如何大面积入市?根据《办法》,养老基金运作涉及四个主体,分别是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各省地方政府作为养老基金投资的委托人,与养老基金投资受托机构签订委托投资合同,受托机构与养老基金托管机构签订托管合同、与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机构签订投资管理合同。其中,养老基金投资的委托人是各地方政府,受托人是指国家设立、国务院授权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成立于2000年,是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是否将成为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大管家”?养老保险基金究竟该怎样投资入股市?《办法》的出台意味着什么?时代周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著名社会保障专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 以房养老保险产品试点 获利瓶颈难破解
- 全球货币齐齐宽松 新兴市场货币上演大跳水
- 养老金面临地方利益纠葛:结余越多越不愿入市
- 美元指数上冲 有望取代黄金成避险港湾
- 互联网金融进入规范发展期 房企纷纷布局谋转型发
- 黄金暴跌元凶现形 极度悲观之际或是入场时机
- 商业银行混改步伐或快于预期 全牌照仍需时日
- 多领域改革破题 下半年一批政策涉及价改等领域
- 国际金价刷新5年新低 中国大妈集体被套134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